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姐记忆面包307——社会原子化与社交媒体中的自我表露

2023/5/16 10:05:08  阅读:243 发布者:

社会原子化

定义

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中间组织(intermediate group)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一般而言,社会原子化危机产生于剧烈的社会变迁时期。

个体化与原子化的区别:

回应社会学理论中”结构与行动”的关系命题,正如贝克所言“所谓个体化,就是原先作为个体的行动框架及制约条件的社会结构逐渐松动乃至失效,个体从诸如阶级、阶层、性别等角色的结构性束缚中相对解放出来。”

原子化的概念回应的则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命题,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疏离,侧重于分析社会联结的断裂。原子社会更强调“社会转型期因人类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一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社会失范等社会危机。”

社交媒体中的自我表露

将互联网环境聚焦到社交媒体,可以将其定义为,自我表露是表露主体向他人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指表露主体通过社交媒体,自愿将自己的信息和内心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

社交媒体以人际传播为服务核心,其依托标签、评论等功能,拥有鼓励用户自我表露的天然机制。这种新型传播环境下自我表露的途径和方式有了不同以往的极大改变,其表露形式更加多样,途径更加多元,符号更加复杂。

关于社交媒体自我表露的概念和理解,主要有三个理论对其进行阐述。社会信息加工理论(SocialInformation ProcessingSIP)、线索减少理论(ReducedCues TheoryRCT)和去个性化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SIDE)。

社会加工理论和线索减少理论都认为,线索是进行信息处理加工的重要前提。由此说明,网络自我表露的目的之一是维持与交流对象的沟通,因为互联网的匿名性导致个体之间必须通过信息表露保持交流。

社会认同模型认为网络空间中用户的个体意识会减少,对网络环境的认同增加,进而会引起更大程度的自我展露。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