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姐记忆面包307——风险社会

2023/5/16 10:04:43  阅读:158 发布者:

风险社会

由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风险社会》中首先提出,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风险社会,因为所有有主体意识的生命都能够意识到死亡的危险。但只是在近代之后随着人类成为风险的主要生产者,风险的结构和特征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意义的“风险社会”。

一是风险的“人化”。随着人类活动频率的增多、活动范围的扩大,其决策和行动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本身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从而风险结构从自然风险占主导逐渐演变成人为的不确定性占主导。

二是风险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风险。人类具有冒险的天性,但也有寻求安全的本能,而近代以来一系列制度的创建为这两种矛盾的取向提供了实现的环境以及规范性的框架。与市场有关的诸多制度(典型的是股票市场)为冒险行为提供了激励,而现代国家建立的各种制度则为人类的安全提供了保护。但是无论是冒险取向还是安全取向的制度,其自身带来了另外种风险,即运转失灵的风险,从而使风险的“制度化”转变成“制度化”风险。

吉登斯与贝克一样,将风险社会界定在一个制度性结构所支撑的风险社会。

在传统社会,外部风险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风险,进入后工业社会被制造出的风险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这种人为风险,人类所能做的选择是不断进行制度改革,但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或监督机制的缺位等原因,制度本身会产生更多人为风险,即“制度性风险”。贝克则用"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来表达:风险社会的特征是越来越多的环境退化与关于环境法律法规扩张的矛盾,同时,没有一个人或一个机构似乎明确地为任何事负责。

”制度性风险”和“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是后工业社会主要的风险来源。贝克将现代化过程分为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简单现代化,第二个阶段,工业社会的危险开始支配公众、政治和私人的争论、冲突。科技的发展是后工业社会风险产生的根源,而网络技术的兴起,成了建构风险社会结构的重要因素。

风险社会在中国

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均获得快速发展,但作为一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的社会变迁致使各种矛盾汇聚交织、相互作用,导致依然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断裂性特征。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前现代社会的特征,另方面又呈现出某些后现代社会的特征。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传统风险的挑战,也面临应对现代风险的挑战。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