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历年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采用分组报名:
(1)心理健康教育组
(2)生涯发展与辅导组
(3)学生事务管理组
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考博报名条件
报考条件:
1.具有硕士学位;
2.具有5年(含)以上相应教育领域全职工作经历;
3.学生发展与教育限招高等学校(含本专科)、高中(含中职中专)以及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领域的教师或管理人员。
三、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考博提交材料
材料清单:
(一)纸质版材料
(1)材料目录(注明申请人姓名、报考专业、材料类别与详细项目名称);
(2)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3)分组报名表(下载附件填写,打印后本人须亲笔签字确认。)
(4)在相应教育领域工作年限的证明原件。如现单位工作时间不满5年,须同时提交前工作单位的证明。在职证明原件必须注明入职年月、职务(一定要写明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或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或学生事务管理相关的工作内容)、职称等内容,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学校或人事部门公章;
(5)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国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以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6)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如英语六级、托福、雅思等);
(7)两份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请专家填写并亲笔签名);
(8)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填写,内容包括个人学术研究经历、学术兴趣、所取得的成就、报考动机和未来发展构想等);
(9)科研能力与成果证明材料:提交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全文,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等(需提供书籍的封面、版权页和目录页复印件),以及其他能体现科研能力的科研项目立项证明、获奖证书等;
(10)实践能力与成就证明材料:提交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能体现实践能力的项目立项证明、获奖证书等;
(11)博士学习期间的研究计划(内容包含拟研究的问题、研究基础、创新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主要参考文献等,总字数不超过12,000字);
(12)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境外取得硕士学位且无硕士学位论文的,可提供成绩单和一篇代表性课程论文)。
(二)电子版材料
1.分组报名表;
2.个人自述;
3.科研能力与成果证明材料;
4.实践能力与成就证明材料;
5.博士学习期间的研究计划;
6.硕士学位论文全文。
初审选拔以考生提交的电子版材料作为审核依据。请确保电子版材料完整有效。
四、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考博材料审核及考核形式、科目
(一)报考资格审核
组织专家委员会依据招生简章要求,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
(二)英语资格考试
英语资格考试考核方式为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为180分钟。英语资格考试合格名单在英语考试成绩出来后确定。未通过英语资格考试的考生,不能进入复试考核。
(三)初审选拔
相关招生单位成立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组成、不少于5人的初审专家组,负责相关资料评审事宜。
初审满分值为100分。初审专家组根据考生所提交的资料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含申请人的学术背景、科研经验及科研能力、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英语能力等。初审专家组根据以上考核内容,独立打分,以平均分计为考生的初审成绩。初审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不能参加复试考核。
(四)复试考核
复试考核小组由相关学科领域至少5位专家组成,对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进行综合能力全面考核,内容主要涉及专业知识、专业素质、科研潜力、实践能力、外语水平和创新能力等,复试满分为200分,其中笔试占30%(文献分析、研究设计等),面试占70%。复试考核成绩低于120分不予录取。
(五)录取
考生最终总成绩由复试考核成绩构成。将依据考生最终总成绩,按培养地点分组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经学校招生工作小组审批后由学校统一公示。
五、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学费及培养方式:
学费共计10万元,2.5万元/生/学年。
培养方式包括课程学习、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团队学习、社会调查。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中期考核、开题报告、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其中课程学习阶段实行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由培养单位统筹安排,在前两年采用短期集中授课方式完成。课程学习完成后在职撰写博士论文,在论文选题和写作阶段实行主导师负责制。
具体指导教师在学生入学后由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后确定。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学生人事档案和户口不转入北师大,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
六、史老师推荐参考书: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2.孙培青主编,杜成宪副主编:《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吴式颖 李明德主编,张斌贤 单中惠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4.《教育研究方法(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27日出版的图书,作者(美)梅瑞迪斯·高尔。
5.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第三版。6. 刘万伦,田学红主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二版。
推荐阅读期刊:
心理学报
教学与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学报
七、授课体系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核心参考书的框架体系建立和考点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给学员总结常考的专题,进行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热点和出题人的论文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转自:“考博早知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