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河北科技大学第三届美术史论坛议程

2023/5/12 14:23:23  阅读:155 发布者:

根据《说文解字》,巧,技也。巧是古代工匠制作器物的技术标准之一,《周礼·考工记》强调“工有巧”,荀子《强国篇》有“工冶巧”,《孟子·离娄上》亦载“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巧到极致,是为“大巧”,老子将其描述为“大巧若拙”,如此看来,只有隐藏了“巧”方能获得“大巧”,且在视觉上呈现出巧的反面——“拙”,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与之相对,还存在着另一种声音——对“巧”的批评。韩非子面对技艺高超的画荚,只一句“此荚之功非不微难也,然其用与素髹荚同”,便将其视为“画蛇添足”,不足道。又有“周鼎著倕而龁其指,先王有以见大巧之不可为也” ,“巧术人”之说,《庄子集释》中甚至还将机巧与“机事”、“机心”相联系,所谓“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至后世,又衍生出“宁拙毋巧”、书画的“生与熟”等观念,此时,拙不再代表巧的极致,而成为巧的对立面。

诸如此类的观点均产生于不同文化语境与不同社会阶层,其概念、其形式、其意涵亦复杂多变。在新的美术史背景下,如何看待“巧”的艺术或艺术中的“巧”,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此次论坛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论坛的目的不是寻求一个完备的标准答案,而是希望通过讨论引发更多有趣的新问题,而这些层累的问题,恰是推进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所在。

有鉴于此,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拟举办第三届美术史论坛——“巧:技术、形状与意涵”,邀请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就此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以期对美术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512日  专题讲座

河北科技大学办公楼B104会议室

讲座  15001700

讲座地点:河北科技大学办公楼B104会议室

题目:机巧——杂谈早期中国美术史中的技术

主讲:郑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主持:田宝川(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513日 讲座、主题发言与讨论

河北科技大学办公楼B104会议室

开幕式  830900

  主持:田宝川(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郑以墨教授对论坛做主旨说明

2)纪永起书记代表学院致欢迎辞

3)尹吉男院长代表嘉宾发言

4)徐永赞副校长代表河北科技大学讲话

5)参会人员合影

讲座  900950

题目:《知识生成的图像史》的读法

主讲:尹吉男(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院长兼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学术主持:田宝川

茶歇  950-1010

第一场 10101140

主持:黄小峰

题目:虚实交错——春秋战国铜器刻纹画像与视觉文化1010-1030

报告人:李小旋(东南大学)

题目:抽象与自然——赵卿墓出土鸟盖瓠壶的装饰工艺研究1030-1050

报告人:苟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题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的“工”与“巧”——以中国古代灯具为例1050-1110

报告人:周杨(厦门大学)

题目:鲜卑巧匠与金器制作1110-1130

报告人:倪润安(北京大学)

提问与讨论  1130-1140

第二场  13301520

主持:倪润安

题目:破例——早期道教符箓文字中的汉字形态1330-1350

报告人:谢波(广州美术学院)

题目:《造像碑从何而来?——龙门石窟古阳洞与汉代载像碑刻》1350-1410

报告人:张东山(北京大学)

题目:竹与花饰——兼论元代南北瓷器装饰技术的交流及相关问题1410-1430

报告人:吴若明(南开大学)

题目:人在方寸中——大同市博物馆藏元代青白釉建筑瓷枕研究1430-1450

报告人:郑以墨(河北科技大学)

题目:人间天上——通海秀山玉皇阁1450-1510

报告人:刘妍(昆明理工大学)

提问与讨论  1510-1520

茶歇  1520-1540

第三场 15401710

主持:周杨

题目:对宋代绘画中视觉与光学的初步讨论1540-1600

报告人: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

题目:巧与拙:吴昌硕笔下的“雪个”花鸟1600-1620

报告人:吴雪杉(中央美术学院)

题目:旁置的官帽——有关伍秉鉴油画肖像的一点探讨1620-1640

报告人:陈婧莎(广州美术学院)

题目:论任伯年《魁星图》与晚清魁星图像的祀奉情境1640-1700

报告人:万笑石(中央美术学院)

提问与讨论  1700-1710

第四场 17101820

主持:吴雪杉

题目:改头换面——天津杨柳青年画线版研究四题1710-1730

报告人:姜彦文(天津美术学院)

题目:机巧、科技与现代中国—照相机、留声机与打字机1730-1750

报告人:赵成清(四川大学)

题目:“机器能生产艺术么?”——20世纪30年代工业设计理论比较研究1750-1810

报告人:唐静菡(武汉理工大学)

提问与讨论  1810-1820

学术评议  18201835

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闭幕式  18351850

郑岩教授代表嘉宾总结发言

纪永起书记致闭幕词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