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明晚开始 |《艺术专业(实践类)博士的性质与定位》系列讲座线上预告

2023/5/11 14:03:15  阅读:137 发布者:

召集人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229月颁布的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针对艺术类学科专业主要有两大调整:其一是将艺术学理论与各艺术门类的史论评研究都归入艺术学一级学科,其二是分别设立舞蹈、音乐、美术与书法、戏曲和曲艺等专业学位。对尚未涉足实践类舞蹈专业博士的国内院校而言,厘清艺术专业博士的性质与定位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其核心的问题是:怎样的艺术实践可以视为研究,从而被授予艺术博士学位,怎样的不能?换句话说,艺术专业博士需要首先回答艺术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此次,我们特邀三位知名学者与国内听众分享来自英国和挪威等地至少三十年的艺术专业博士教育经验,探讨研究性的艺术实践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和知识生产方式存在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意义,以期为国内各艺术专业博士,尤其是舞蹈专业博士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舞蹈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卿青

讲座信息

吴晓邦讲坛第七季 总第28-30

《艺术专业(实践类)博士的性质与定位》

第一讲

2023512日(周五)

19:00-21:00(北京时间)

第二讲

2023519日(周五)

19:00-21:00(北京时间)

第三讲

2023526日(周五)

19:00-21:00(北京时间)

讲座入口

腾讯会议号:562-412-817

密码:321321

第一讲简介

实践研究和博士教育:发展、方法论与挑战

实践研究(也称为艺术型研究、实践主导型研究和表演型研究等等),挑战了生产和分享知识的一系列既定方式,促使对其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提出问题。本讲座将对实践研究在英国的历史发展概况进行简短回顾,反思实践研究如何塑造了博士教育,并对博士论文进行转化。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案例,Midgelow教授将分享在由欧盟资助的“欧洲艺术博士”(ADiE)项目中的发现,该项目集中了来自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研究人员,并阐述博士项目的最佳实践以及有关其训练、督导和考核的影响。

Practice Research and Docto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s, methodologies, and challenges

ABSTRACT:

Practice Research (otherwise called artistic research, practice-led research and performance-as-research, amongst others), challenges established ways of generating and sharing knowledge, necessitating asking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questions.

Beginning with a short historical out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research in the UK, this lecture will reflect on how practice research shapes doctoral education and transforms the doctoral thesis. Sharing findings from the EU funded, Artistic Doctorates in Europe project, which brought together researchers from the UK and Scandinavia, and using examples from my own work and that of my doctoral students, I set out best-practice for doctoral programm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raining, supervision and examination.

第一讲主讲人

Prof. Vida Midgelow

博士,教授,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Middlesex University)博士生导师,编舞实验室(The Choreographic Lab)联合指导,同行评议期刊《编舞实践》(Choreographic Practices)(2010-2020)联合创始编辑。Midgelow教授在舞蹈和创意领域有超过30年的指导和讲授经验,是表演型研究、舞蹈即兴和博士教育方面的领军人物。2016年,她开启了“欧洲艺术博士”项目(最初由欧盟联合硕士项目资助),为艺术研究型学位的最佳实践发展了行业领先的指南,并搭建起实践型舞蹈研究的资源。Midgelow教授是一系列“实践研究”的论文和专著的作者,她的代表作包括:《作为现象学范式的即兴》(2018)、《实践作为研究》(2019)和《有关肉体的思考:即兴、经验和感知》(2015)、《重塑芭蕾:对抗叙事与替代性的身体》(Routledge2007)等。

第一讲主持人

欧建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舞蹈史论、批评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先后获文化部、中国舞协和北京舞协授予的“优秀专家”“突出贡献舞蹈家”和“30年来最受欢迎舞评家”称号。独立出版译著《东方美学》《印度美学理论》《当代西方舞蹈美学》《舞蹈概论》《现代舞》《现代舞术语辞典》《西方舞蹈文化史》,专著《舞蹈美学》《舞蹈鉴赏》《舞蹈美学鉴赏》《现代舞欣赏法》《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世界艺术史·舞蹈卷》《外国舞坛名人传》《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合作出版《舞蹈知识手册》《中外舞蹈知识百科辞典》《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1840-1996》《香港舞蹈历史》《中国芭蕾的丰碑:纪念<红色娘子军>首演五十周年文集》,其中有六部在台湾再版繁体字,于大中华地区广为阅读。

第一讲与谈人

彭锋

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学理论本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际美学协会副会长、中华美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2年入选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出版《艺术学通论》等专著、教材和文集15部,《艺术的语言》等译著(含合译)7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300余篇,策划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等艺术展览100余次,撰写音乐剧、话剧、舞剧、电影等剧本10部。

许锐

北京舞蹈学院院长、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曾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全额学者奖学金。

跨越研究与创作领域,著有《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审美与自觉》,曾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创作代表作包括舞剧《五星出东方》《红高粱》《徽班》《骑楼晚风》《戈壁青春》《诺玛阿美》《赵氏孤儿》《冼星海》《杨家岭的春天》,舞蹈剧场《一刻》,音乐剧《亦梦亦真》等,屡获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艺·舞动无界”中外当代舞蹈创作研究项目。

学术翻译

陈若菡

舞蹈学博士,讲师,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硕士论文评审。美国《舞蹈教育期刊》(Journal of Dance Education)和《国际教育与艺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Arts)评审、专委会成员。学术论文先后发表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当代舞蹈艺术研究》《民族艺术研究》、Journal of Dance EducationJoDE)和Theatre, Dance and Performance TrainingTDPT)等。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学和训练、研究方法论。

学术支持

赵知博

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舞蹈博士,北京舞蹈学院教师及舞团舞者,分别以舞者、编舞和学者身份访问过德国德累斯顿剧院(2003)、比利时韦恩戏剧工作室和英国伦敦当代舞学校,有40余个国家的演出经历。她在国内外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担任国内多个电视节目和电影的舞蹈设计并被任命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表演的主要编导、荣获希腊国际舞蹈比赛一等奖、提名并入选2020年英国DanceEast舞蹈未来领导者等。其作品《裂/Crying of four seasons》在爱丁堡艺穗节(2022)上演,且场场爆满。多年来,她与世界各地的舞蹈从业者和学者合作,致力于推动中国舞蹈与国际间的对话。

附录:ADiE关于加强舞蹈与表演实践艺术的博士教育的议案.pdf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2023511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