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青年科研人物志 | 姚睿:光影雕刻中国故事,逸笔写就艺术诗篇

2023/5/8 16:29:38  阅读:188 发布者:

姚睿,编剧、导演,广州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广州学者”特聘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创作研究院院长;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州市青年文化英才与广东省新世纪之星等人才称号。姚睿致力于中国电影研究、影视声音研究与类型影视剧作(叙事)研究。围绕该领域,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3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专著、编著9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术成果先后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一等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论文类一等奖等多个影视传媒领域的重要学术奖项。姚睿为中国影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广州大学影视学科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朝乾夕惕

在专业领域做到极致

实际上,对于一名青年学者来说,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主持多个高水平科研项目十分不易。面对这些成就,姚睿总结说:“要尽早地发现自己擅长与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在专业领域做到极致,作出独特贡献。”

姚睿教授作为专家出席并主持中美国际电影论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采访过程中,姚睿数次提到“积累”。他说,自己深耕类型电影叙事研究和影视声音研究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凝练了研究方向,做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在《不可靠叙述者:谜题电影与心智游戏电影的叙事引擎》一文中,姚睿分别采用修辞叙事学派与认知叙事学派的理论路径,从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的角度出发审视谜题电影中的不可靠叙述者,重点梳理了以人物叙述者形态出现的不可靠叙述者的类型、功能与特点,及其在谜题电影中的实践形态与叙事机制。对姚睿来说,挖掘学界未广泛讨论的话题,以推动影视研究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似乎已成为自己的使命。

匠心独酝

建立跨学科视野

如姚睿所言,处于艺术学领域的影视研究要充分借鉴社会学、传播学、文学、哲学等人文社科各专业的成果。因此,跨学科的视野和知识储备尤为重要。姚睿认为,学术研究中的跨学科问题意识十分重要,无论是发现问题,阐释问题还是解决问题,建立跨学科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开电影史或者电影理论研究的新的角度”。

“学术写作中,我最注重的是研究视角与方法论创新。”姚睿坦言,研究也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并非古板地搬用一些概念和术语来完成书斋写作。学术研究与影视创作一样,充满脑洞大开的雀跃与迈向未知的挑战。“我也在持续学习其他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探索影视研究的可能性。”姚睿说。

姚睿梳理了可能世界叙事学的理论框架,继而考察国产时空循环剧的叙事机制与空间修辞,由此撰写了理论文章《“可能世界”与影视剧本体观念的拓展——从国产时空循环剧出发》,探讨了国产时空循环剧如何对媒介融合时代的剧集本体观念形成拓展。在跨学科视野与创造性的思考下,他将文学与哲学领域的经典理论“可能世界叙事学”引渡至影视艺术领域,为研究国产时空循环剧提供了全新视角。

姚睿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不骄不躁,是勤勉好学。积极进取的姚睿始终怀有“初学者”心态:“我觉得还是要保持一颗年轻敏感的心,不断地向其他学者与学生们学习,了解最新的、最前沿的、最有趣的影视话题与文化现象。”

以研促教

产学研用一体化搭建

姚睿兼具编剧与导演的创作者身份。他常常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创作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而传授给学生。“通过产学研用的一体化搭建,打通科研、教学、创作和社会实践之间的隔阂,让四者融会贯通”一直是姚睿所坚持的理念。

20227月,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姚睿教授(团队)凭借课程“影视剧本创作”荣获地方高校正高组二等奖,实现了广州大学在国家级教师教学竞赛中的历史性突破。他建设的“影视剧本创作”课程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此外,姚睿还获得了广东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与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特等奖等奖项。姚睿与记者分享道:“我们一定要以学生为本,找到‘Z时代’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话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法,注入跨学科知识,与当代对话,使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 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正是他在影视研究领域的学术积淀促成了他的教学成果,而这些教学成果与教学思考又推动了他在类型影视剧作与叙事等研究领域上的学术深耕。

姚睿教授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现场

“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影视国际传播人才,就需要鼓励学生们与其它国家、其它院校的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提升眼界,在创作中把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拍摄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姚睿说,“当看到学生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又获得奖项肯定,我觉得是特别值得炫耀和自豪的事,因为学生的成就,就是教师的成就。”

寻源当下

让世界了解中国电影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电影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当被问及如何实现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时,姚睿表示,中国电影要把握时代精神和当下观众的情感结构,以当代技术为驱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影一直致力于通过影像与声音向观众更好地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通过对类型框架和结构的研究,条分缕析地剖析出中国本土类型片成功的原因,是姚睿科研成果的“大我”所在。在类型影视方面,姚睿挖掘出了中国电影和电视剧进行本土化的叙事与营销模式。同时,他还从影视声音角度多方位探究中国类型电影在声音艺术、录音技术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阐释了影视作品的 “声景”“听点”及其“情动”机制,丰富了影视剧的听觉本体观念。

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科研工作者要怎么做?“除了多参加国际重要的研讨会,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出版专著,还是要多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和影视话语。” 2019515日至17日,姚睿受邀参加美国奥斯卡电影节学术年会并做发言,探索了中国电影改编叙事与剧作档案之间的多维互动关系,获得台下阵阵掌声。他的PPT展示也被纳入奥斯卡官方Instagram24小时实时新闻之中滚动播出,为中国电影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在姚睿看来,让学术成果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电影,打造中国独特的文化名片是最值得追求的。

姚睿教授受邀致辞美国奥斯卡电影节学术年会

谈到长远规划,姚睿说:“我会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影视学术、创作与文化建设,为国家暨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的影视后备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样的科研愿景,值得期待。

品味艺术百态,书写光影华章。作为当代影视理论工作者,姚睿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炼新理念新方法,用更出色的学术研究成果回答时代课题,为新文科背景下的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积极助力,书写影视学术研究的光影华章。

人勤春早,山高路远脚下过;风正扬帆,道阻且长行将至。广大科研者们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事业和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业绩,创造新的辉煌。

转自:“广大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