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Ru纳米片上低浓度一氧化氮电催化还原成氨的研究

2023/5/8 14:52:17  阅读:88 发布者: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 Nitric Oxide into Ammonia over Ru Nanosheets

作者:Yanbo Li, Chuanqi Cheng, Shuhe Han

通讯作者:Yifu Yu

期刊:ACS Energy Letters

影响因子:23.99

研究背景

氨(NH3)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化学氨合成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温和的方法,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汽车和工业尾气都含有一氧化氮(NO),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从“变废为宝”的角度来看,将NO直接电催化还原反应(NORR)转化为NH3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因此,开发用于将低浓度NO还原为氨的先进电催化剂是非常可取的。

研究内容

通过对具有高配位数的Ru纳米片(Ru-HCN)进行简单的等离子体处理,制备了具有低配位数的钌纳米片(RuLCN)。所制备的Ru-LCNNORR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特别是,在−0.2 V vs RHE下,电催化1%NO还原可获得高的法拉第效率(FENH4+65.96%)和氨的产率(YNH4+45.02μmol·h1·mg1)。

结果与讨论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显示了它们的三角形纳米片结构(图1bc)。HRTEM图像显示了两个样品中Ru111)的暴露晶面(图bc中的插图)。通过傅里叶变换扩展X射线吸附精细结构(EXAFS)曲线进一步分析了局部配位环境,并将EXAFS数据拟合到Ru[1534914],得出Ru-HCNRu-LCN的配位数(CN)和原子间距离(R)(图e)。

电催化NORR测试使用典型的三电极系统,负载在碳纸(CP)上的粉末样品用作工作电极。当1%NO/Ar混合进料气取代Ar时,LSV曲线(图a)显示出明显的增强,表明NO可能被电还原。与Ru-HCN相比,Ru-LCN在相同进料气下显示出更高的电流密度。对于1%NO进料气体,Ru LCNRu HCN上的FENH4+YNH4+都显示出火山曲线,与RHE相比,电势从−0.4 V增加到−0.1 V(图b)。Ru-LCN的最佳电势为-0.2V vs RHE,在最佳电位下,Ru-LCN上的NH4+法拉第效率(65.96%)和NH4+产量(45.03μmol·h1·mg1)。进一步进行了一系列对照实验,以研究氨的来源(图c)。CP的氨产率低得多,证明了它作为底物的作用。在10个连续循环中,NORRFE NH4+NH4+产量在Ru LCN上相对于RHE保持良好的−0.2 V(图d)。

1%99.9%NO进料气体下,Ru的电催化NORR性能几乎保持不变。为了揭示RuCu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理论计算(图f)。NO(ΔGNO)在RuHCNRu-LCN上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2.04 eV和−2.35 eV,明显低于Cu(−0.10 eV)。因此,Ru具有优异的富集NO的能力,从而在低浓度NO下增强了NORR性能。

在自制的流动电解槽中测试了含有1%NO进料气体的Ru-LCNNORR性能,Ru LCN上的FENH4+显示出火山曲线,与RHE相比,电势从−0.4 V增加到−0.1 V,氨和氢的总法拉第效率接近100%(图b)。在−0.2 V vs RHE时,最佳FE NH4+63.23%。值得注意的是,流动电解槽可以显著改善NH4+产量(84.20μmol·H1·mg1)。

电化学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用于捕获吸附在电极上的中间体。施加电压后,约16311406 cm1处的NHx峰值以及约21101511 cm1NO峰值开始产生,并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图b)。根据XRD图谱(图d),Ru样品由混合的HCPFCC相组成。因此,首次研究了Ru-HCN上的FCC111)晶面和HCP002)晶面的NORR(图S11S13)。HCPFCC相具有相同的电势决定步骤(PDS),我们在Ru-LCN表面发现了两种NO吸附模型,具有FCC111晶面)。由于模型2PDS*NO*HNO0.27eV)明显优于模型1PDS*HNO*HNOH0.53eV),所以最后选用模型2

结论

我们通过对Ru-HCN进行简单的等离子体处理,成功地合成了Ru-LCN。所获得的RuLCN实现了低浓度NO1%)还原为氨,在−0.2 V vs RHE下具有高的法拉第效率NH4+65.96%)和NH4+产量(45.02μmol·h1·mg1)。Ru-LCN富集低浓度NO的能力源于其吉布斯自由能(ΔGNO)为−2.35eV的强NO吸附。采用流动电解槽进行连续NORR,可以进一步提高氨的产量(84.20μmol·h1·mg1),有利于纳入现有的化学技术。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