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低成本掺锰 Co3O4 纳米管电催化还原硝酸盐为氨

2023/5/8 14:28:42  阅读:111 发布者:

一、文献信息

1.文献名称:

2.影响因子: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IF 24.319 )

3.发表时间:2022-12-16

二、主要内容概括

尖晶石氧化物,特别是Co3O4,被认为是电催化硝酸还原反应(e-NO3-RR)的理想电催化剂。但在高电位条件下活性较低,选择性较差,在e-NO3-RR中的应用仍受到限制。锰(Mn)加入到Co3O4晶格中可以实现e-NO3-RR的高活性和选择性。Mn掺杂的Co3O4纳米管表现出显著的e-NO3-RR活性,氨收率高达35 mg h1 cm2,在中性介质中对氨的选择性优异,法拉第效率高达99.5%,远远优于过渡金属氧化物。通过计算进一步表明,用Mn取代Co可以调节中间体的吸附行为,从而降低e-NO3-RR的极限电位。

三、成果展示

1)合成与表征:以Mn(NO3)24 H2OCo(NO3)26 H2O为溶液制备样品,其中MnCu的比例控制为0:11:12:13:1(标记为Co3O4Co3O4-MnCo3O4- Mn2Co3O4- Mn3)

SEM图像显示,Co3O4Co3O4- MnCo3O4- Mn2是纳米管,而Co3O4- Mn3是由纳米线和纳米板组成的。TEM结果证实纳米管结构的直径在50-100 nm之间(2a)。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快速傅里叶转移(FFT)分析表明,0.25 nm0.29 nm的晶格间距分别为Co3O4(220)Co3O4(311)晶面,与尖晶石Co3O4晶格吻合较好,与选定区域电子衍射(SAED)图像一致(2b~2d, )。高角度环空暗场扫描TEM图像(HAADF-STEM)和相应的元素EDX映射图证实了CoMnO元素的存在,计算得出Co3O4-Mn2Mn-Co的比值约为1:3(2e-h)。所有催化剂的XRD谱图均显示在19.031.336.844.859.365.2◦附近有6个峰,分别接近尖晶石Co3O4 (PDF# 43-1003)(111)(220)(311)(400)(331)(440)(2i)Co3O4- Mn2Co3O4(220)Co3O4(311)d -间距与HRTEM结果一致(2c)。与纯Co3O4相比,加入Mn后衍射角有明显的峰移,表明晶格增加。然而,不同Mn/Co比的Mn-掺入样品之间没有明显的峰移,说明样品中的Mn含量并没有随着水热反应中Mn-Co比的增加而线性增加,XPSEDX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同样,XPS谱量化得出Co3O4-Mn2中的Mn-Co比约为1:3,与EDX结果一致。利用拉曼散射来表征每个样品的表面信息,并确定Co3O4Mn-结合位点。对于Co3O4191 cm1处的拉曼带是由Co3O4纳米晶体中CoO4四面体的振动贡献的,510606465664 cm1处的拉曼带对应于CoO6八面体的2f2 gEgA1 g拉曼活性模式(2j)。对于Mn掺入的Co3O4样品,在191 cm1处没有明显的拉曼带峰移,表明Mn没有掺入CoO4四面体。不同的是,CoO6八面体的拉曼信号变宽了。特别是在492634 cm1处出现了两个新的峰,这两个峰归属于共享边的MnO6八面体,说明Mn离子主要通过形成MnO6八面体取代CoO6八面体中的CoDFT结果也证实了下面讨论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Mn掺杂样品的表面富含MnO6CoO6八面体(2j)。同时,Mn的掺入改变了Co3O4的电子结构,进而影响了掺杂MnCo3O4样品中的声子约束效应,使CoO6八面体的拉曼带变宽(2j)

2)电化学性能:为了研究样品对e- NO3RR的电催化活性,使用了0.1 MKNO3 + 0.5 MK2SO4溶液。由于纯Co3O4在低电位下具有较好的FE,比较了它们在−1.2 V vs RHE下的性能。在这些样品中,Co3O4-Mn2表现出最优越的催化活性,在−1.2 V vs RHE下,氨收率最高,为35 mg h1 cm2,FE99.5%(3a)。与已有报道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相比,Co3O4- Mn2的氨收率最高,FE几乎达到100%。此外,电解装置、电解质和催化剂的污染可以忽略不计(0.14 mg h1 cm2)。此外,在−1 V vs RHE条件下的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氨是由硝酸还原产生的。ECSA标准化的氨收率表明,与Co3O4相比,Co3O4- Mn2的氨收率增加了2(3a)。虽然Co3O4样品具有较低的起始电位,但Co3O4- Mn2的快速动力学过程导致其在电流密度达到50 mA/cm2或更高时具有较低的电位,表明其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实际应用(3b4c)

为了确认活性,通过时间电位测定法对Co3O4Co3O4- mn2在不同电位下的氨收率、亚硝酸盐收率和相应的FEs进行了表征(3d)。虽然Co3O4在低电位(0.6 ~0.8 V)下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但当施加电位高于−1 V vs RHE时,氨的FE降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相比之下,e-NO3RRCo3O4-Mn2FE随着外加电位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当外加电位高于- 0.6 V vs RHE时,FE高达97%以上(3d)Co3O4-Mn2上的e-NO3RR由于质量输运有限而无法在更高电位下进行。因此,与快速动力学相结合,Mn掺入明显提高了e-NO3RR活性。此外,在不同硝酸盐浓度下对Co3O4Co3O4- Mn2进行了e-NO3RR处理。当硝酸盐浓度达到5 mM时,由于e-HER的竞争,e-NO3RRCo3O4上的FE急剧下降至60%左右(3f),而e-NO3RRCo3O4- mn2上的选择性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约为80%,进一步表明选择性有所提高。为了证明Co3O4-Mn2的耐久性,在−1 V vs RHE下每小时补充溶液进行10 h稳定性测试。可以观察到,随着反应的进行,电流密度不断增加,当溶液刷新时,电流密度几乎恢复到初始状态,表明其稳定性较好(3g)。应的氨收率(> 25 mg h1 cm2)FE(> 95%)基本保持不变,说明Co3O4-Mn2具有优异的耐久性(3eg),这也与10 h耐久性试验后的LSV曲线等结构表征结果吻合良好(3eg)

此外进行了操作性EIS测量。从Co3O4Co3O4- Mn2LSV曲线(3b)可以看出,e-NO3RR过程从0 V开始,而e-HER过程从−0.4 V开始,说明当施加电位高于−0.4 V时,竞争反应可能对动力学产生影响。因此,在0.1 M KNO3 + 0.5MK2SO4中,在−0.4 ~0.7 V范围内测量了e-NO3RRe-HER过程的Nyquist图,并拟合了等效电路,用于描述反应物(H)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由于e-NO3RRe-HER共用相同的反应物,因此RsRct(电荷转移电阻)Rcpe(恒相元)的变化趋势可能揭示了这两个反应之间的竞争关系。与Co3O4相比,Co3O4- Mn2在不同的施加电位下表现出更低的Rs,这与它在e-NO3RR中的快速动力学(4a4b)一致。Co3O4- Mn2EIS光谱显示,随着外加电位的增加,半圆直径和相应的Rct减小,表明e-NO3RR的优势进展(4bc)。相反,Co3O4EIS光谱显示,随着电位从−0.4 V增加到−0.55 V,半圆直径开始减小,当外加电位高于−0.55 V时,半圆直径逐渐增大,表明e-NO3RR的动力学由于竞争性e-HER而降低。这与−0.6 V后与H2 FE逐渐增加的规律一致(4a)。此外,Rct的值也遵循相同的趋势,这证实了来自e-HER的竞争(4c)。在−0.4 V时,Co3O4-Mn2的相峰比Co3O4的相峰略微向更高的频率偏移,相角也比Co3O4大,说明在低外加电位下,Co3O4- Mn2e-NO3RR中的选择性较低(4d)。不同的是,Co3O4-Mn2的相峰在−0.7 V下呈现出更小的相角,表明在高施加电位下,氨的FE提高,H2FE降低。

3DFT计算:为了揭示其机理,我们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进行了理论计算。我们的DFT研究证实,由于形成能相对较低,MnCoO6八面体中比在CoO4四面体中更容易取代Co,这与拉曼结果(2j)一致。我们发现,在HRTEM图像中,纯Co3O4Co3O4- Mn2的晶格条纹距离与Co3O4(220)(311)面有很好的索引(2c, d)。由于(220)(311)平面均由CoO4四面体和CoO6八面体组成,因此仅在(311)表面进行DFT计算,其端部由2Co(Mn)O4四面体和6Co(Mn)O6八面体组成,以研究Mn-掺入对e-HERe-NO3RR的影响(5a, b)。对于两个表面的e- HER*H更倾向于在表面吸附O离子。*HCo3O4Mn- Co3O4上的吸附Gibbs自由能分别为- 0.79 eV- 1.41 eV,说明Mn- Co3O4表面位点的活性低于Co3O4表面位点(5c)。实验中Co3O4-Mn2在高电位下HER活性的提高应该是由于电导率的提高(3a,图4)Mn掺入导致CoO6八面体中*H与表面O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这是由于Co-O键的减弱。同时研究了e-NO3RRCo3O4Mn- Co3O4表面的作用途径。e-NO3RR通路有三条:*NO*NOHNOH通路(*NOH*N*NH*NH2*NH3)*NO*NHO的两条NHO通路(*NHO*NHOH*NH2OH*NH2*+NH3*NHO*NH2ONH3 +*O*OH*+H2ONHO途径在能量上对两种催化剂都有利,因为在NOH途径上很难质子化成*NOH。对于Co3O4,速率决定步骤为*NO3*NO3H, ΔG0.45 eV(5d)。此外,*NH2O的质子化导致NH3的释放和*O的吸附。加入Mn后,吸热最大的阶跃变为*NO*NHO,其ΔG (0.07 eV)要小得多。因此,Mn掺入策略不仅可以通过增强与*H的相互作用抑制HER,还可以通过改变反应途径和降低产氨的能垒来促进e-NO3RR

四、结论

综上所述,提出了一种策略来提高Co3O4的催化性能,通过加入Mn来有效地将硝酸盐还原为氨。研究发现,与RHE相比,Mn掺杂的Co3O4纳米管在- 1.2 V条件下NH3产率高达35 mg h-1 cm2,FE高达99.5%,优于大多数氧化物基e-NO3RR电催化剂。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在尖晶石Co3O4CoO6八面体中,Mn离子可以很容易地部分取代Co,这在抑制HER和提高e-NO3RR活性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对催化起源提供了深刻的理解,并证明了加入尖晶石氧化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e-NO3RR中产生氨的活性和选择性。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