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他,今年第10篇子刊!

2023/5/8 9:56:54  阅读:130 发布者:

成果简介

在酸性条件下进行CO2还原可以实现高的单次CO2转换效率,但是对比CO2还原反应,更快的析氢反应(HER)动力学限制了对多碳(C2+)产物的选择性。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Cu表面吸附的氢氧化物促进了CO2的还原。作者认为在酸性CO2还原中,有限的氢氧化物吸附可能导致C2+产物的低选择性。基于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院士和清华大学戈钧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电沉积铜(EC-Cu)催化剂,它可以抑制HER的形成,并促进在酸性条件下选择性地CO2还原。

利用原位时间分辨拉曼光谱,作者发现催化剂表面高浓度的COOH促进了C-C耦合,与CO停留时间增加的证据相关联。优化后的EC-Cu催化剂对乙烯的法拉第效率(FE)为60%,对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FE)为90%,并运行稳定时间为10 h。当将催化剂应用于细长的流动电池中时,乙烯的能源效率达到20%C2+产物的能源效率达到30%

研究背景

CO2还原(CO2R)反应中,电催化剂对C2+产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特别是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运行的系统中,CO2R中对乙烯(C2H4)的法拉第效率(FE)以优异的速度增加。然而,单次碳效率(SPCE)(即CO2的利用率)仍然很低,一个主要原因是在这些中高pH条件下,CO2迅速转化为()碳酸盐,对碳酸盐再生和CO2()捕获增加了大量的能源成本。在酸性条件下进行CO2RCO2的高SPCE提供了一条潜在的途径,但CO2R在酸性条件下的选择性受到竞争性HER的限制。因此,在酸性CO2R条件下生产C2+化学品的能量效率(EE)仍远低于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能量效率。

通过调整反应中间体与Cu表面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CO2R的活性和选择性。在中/碱性条件下的CO2R研究表明,由于局部碱度的增加,在CO2R过程中Cu表面会形成吸附羟基(OH**表示表面位置),而这些物种会影响CO的吸附能和C-C偶联反应速率。在酸性CO2R中,在中等电流密度下,电极表面的局部pH接近中性,限制了表面OH*的浓度,并导致酸性CO2RC2+的低选择性。

图文导读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作者研究了COCu(100)上的吸附自由能(ΔGCO*),作为CO(θCO)和OH(θOH)表面覆盖率的函数。以Cu(100)作为模型表面,作者研究了ΔGCO*对单层(ML)的3/9的θCO和θOH的依赖性。在没有共吸附OH的情况下,ΔGCO*在不同θCO下是相似的。当θOH2/9 ML时,θCO的结合强度在1/9-2/9 ML之间增加,表明ΔGCO*可以用共吸附的OH进行微调。计算有无OH*C-C偶联的势垒,作者发现CO二聚化的活化能较低,OCCO(ΔGOCCO*)在Cu(100)上与附近吸附的OH的自由能较低。在Cu(111)中也观察到OH*CO二聚化影响的类似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在酸性CO2R中引入OH*可能是抑制HER和促进C2+形成的有效策略。

1.DFT计算

在酸性CO2R过程中,在流动池中溅射CusCu)覆盖聚四氟乙烯(PTFE)气体扩散层上电沉积CusCu/PTFE)。sCu催化剂作为对照,C2H4 FE25%H2 FE26%。在电沉积过程中,EC-CuC2H4的选择性提高,达到约50%C2H4 FE,而HER的选择性则大幅降低。

2.酸性CO2R中的原位电沉积

利用时间分辨原位拉曼光谱,作者将20822042 cm1处的峰值分配给了Cu表面顶部位置吸附在sCuEC-Cu上的CO分子。EC-Cu表面的ν(COatop)频率较低,表明其表面对COatop的结合强于sCuCOatopEC-Cu上的结合越强,其在催化剂表面的停留时间越长,有利于CO-CO偶联形成C2+产物。对于sCuEC-Cu,ν(COatop)峰强度随时间常数τ分别为0.330.61 s呈指数衰减。在360378 cm1Cu-CO峰也观察到类似的τ值。此外,降解的EC-Cu样品显示出具有短τ的高频ν(COatop)波段,表明了较长的停留时间对吸附的COatop的重要性。

3. sCuEC-Cu催化剂的原位拉曼光谱

作者确定了两种可产生高选择性C2H4催化剂的沉积条件:EC-Cu-1EC-Cu-2(最佳电沉积时间为5 mM7 mM CuSO4)。采用第二种沉积条件合成的EC-Cu催化剂的C2H4 FE最高可达56%。在过长时间运行后,其对C2H4C2+H2的平均FE分别保持在53%90%10%。在较低电流密度下,其对C2H4FE较低(在75 mA/cm2时小于10%),而EC-Cu75-250 mA/cm2内对C2H4FE45%,并且能够在较低的K+浓度下实现高的C2H4 FE。在五种含有丰富酰胺基团和不同功能侧链的聚(氨基酸)中,聚(赖氨酸、苯丙氨酸)的C2H4 FE稳定在60%。使用聚(赖氨酸、苯丙氨酸)修饰的EC-Cu催化剂,获得了70%C2+产物的SPCE,并且在酸性条件下以55%C2H4 FE稳定运行10 h

4. EC-Cu催化剂的CO2R

文献信息

Surface hydroxide promotes CO2 electrolysis to ethylene in acidic condi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37898-8.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7898-8.

转自:“萤火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