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医发表综述:中医药治疗失眠新靶点—调节肠道菌群
2023/5/6 17:48:27 阅读:199 发布者:
所有物种都有睡眠的生理需求,而睡眠对于维持和恢复体内许多生理过程至关重要。最近关于肠道微生物群对大脑功能影响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重要数据。已经发现肠-脑轴失调与失眠有关。肠道微生物群的某些代谢物与失眠有关,肠道微生物群的紊乱会加重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确定中医防治失眠的科学关联性,可能会为睡眠障碍的治疗带来新的理念,提高睡眠的治疗效果。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综述肠道菌群与中医的关系、肠道菌群与失眠的关系、肠道菌群调节睡眠的机制、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失眠的机制和治疗。该综述为中医防治失眠症提供了新思路,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肠道微生态与失眠之间的关系。在健康个体中,肠道微生态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包括肠道菌群平衡和正常的肠道屏障功能。失眠患者明显存在与肠道微生物群落和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相关的紊乱,包括肠道微生物群落不平衡,有害细菌数量增加,有益细菌数量减少,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SCFAs减少,内毒素(LPS)水平增加,肠道抗炎因子降低,促炎因子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减少,肠道通透性增加。
失眠是由The brain-gut-microbiota (BGM)轴诱导的机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迷走神经和肠神经通路是失眠中BGM轴主要牵涉到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失眠。当失眠发生时,HPA轴可能会变得活跃,并增加皮质醇的释放,皮质醇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并控制细胞因子的释放。除了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细菌代谢产物的数量外,皮质醇还可以产生肠道菌群失调和“漏肠综合征”,两者都增加了肠道屏障通透性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干扰睡眠。作为连接肠道和大脑的关键神经,迷走神经能够与肠道神经系统通信,接收和传递来自肠道的各种信号,共同影响大脑功能。这些信号主要来自肠道免疫细胞、SCFAs等细菌代谢产物和肠源性神经递质如5-HT。此外,由微生物群落产生的SCFAs以及许多神经递质具有抗炎作用,可以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影响睡眠。
本文讨论了肠道微生物群障碍如何导致失眠,以及中医如何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以预防和治疗失眠。中枢神经系统、外周和肠道被展示为肠脑轴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肠脑轴的很大一部分由神经信号、免疫信号和化学信号构成的网络组成。这个网络的变化通过直接(神经)和间接(全身循环)途径影响器官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身体内稳态。失眠引起了肠道粘膜屏障的破坏,肠道菌群失衡(有害细菌数量增加,有益细菌数量减少)和肠内内毒素水平的升高。通过对各种信号作出反应,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控制、神经递质、免疫信号和其他支持适当的双向脑-肠轴传递的元素来作用于外周器官和组织。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失眠可能会发生。中医通过减少肠道菌群的不平衡,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抑制有害细菌的过度繁殖并促进SCFA的产生来治疗失眠。另外,中医也可以帮助维持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并预防宿主状况的恶化。
转自:“如沐风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