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光催化基本表征技术:同位素高分辨质谱

2023/5/6 16:04:48  阅读:116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光电催化理论与应用 ,作者风清扬z

背景介绍

多相光催化技术因其能够实现在温和条件下活化惰性分子,绿色无污染地制备高附加产品等优势,且仅需太阳能或人工光辐照作为能量来源,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催化方式。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能源,环境等领域,诸如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固氮,分解水,污染物降解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但产率,目标选择性低的问题制约领域发展。以合成氨,二氧化碳还原等为例,产物产量通常在微摩尔每克每小时级别,(光催化合成氨产率0.1-20 ug h-1 mg-1[1] 距离工业化产品产量要求相距甚远,同时测试过程中会引入非常多的干扰,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们一方面专注于产物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发展许多精确检测手段。高分辨质谱即是其中之一。

在光催化研究中,同位素高分辨质谱通常被用作确定产物来源,以及预测光催化反应路径等用途。下面简要总结介绍。

质谱原理

1. 当一个化合物在加热气化状态受到高能量电子轰击的时候,它会被轰击出一个价电子而变成一个正离子。正离子继续被轰击会进一步碎裂生成一系列的离子,中性分子,自由基或负离子等。不同离子的质荷比m / z不同,通过电场加速,在一定强度的磁场中其受到不同的洛仑磁力作用,发生不同程度的偏转,从而实现分离,当尾部接入离子捕集装置,并通过电流放大器放大记录,则可以得到质谱图。这种能记录离子相对数量和种类的仪器就是质谱仪。[2]

2. 质谱图中,一般以质荷比作为横坐标,不同离子相对强度作为纵坐标。之所以称之为谱,仅仅是因为质谱的表现形式和其他光谱的形式类似而已,但我们可以看到,在质谱的工作状态中,并没有涉及到光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光谱仪器。

3. 由于不同离子质荷比不同,因此可以在质谱图中对物质加以区分。比如,对于图中分子而言,通过134位置的峰即可对应出物质本身。

图一 来源于网站[3]

4. 当涉及到同位素的时候,还会有天然风度的影响。例如,甲烷分子去掉一个电子后,出峰位置为M+,在M+1处还会有一个小峰,这会是[CH4]+.的同位素离子峰,即13C的存在导致。由于自然状态下铬元素同位素比例一定, 因此MM+1处峰强度一般也是固定的。自然界中不同元素同位素丰度比例如下图所示。但一般分辨率低的质谱可能看不到同位素出峰。另外,当我们使用同位素气体标定进入质谱时,由于原料为同位素,因此不同物种之间的丰度不再确定。

图二 自然界中不同元素丰度[2]

5. 质谱也有分辨率高低之分,现在流行的一般是高分辨质谱。同时,为了更好地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离,质谱仪器通常与其他色谱连接,比如气质联用, 液质联用等。

对于高分辨质谱而言,可以测到物质更精确的质量。举个例子,比如,使用低分辨质谱测定时,分子量一般只能看到整数,如CON2C2H4CH2N等都为28,不能做到有效区分,但使用高分辨质谱后,其质量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三到四位,如C2H4即可为28.031299CH2N则为28.018723。从而可以根据小数点后的数字对物质加以区分。

质谱的一些应用例子

如图所示,在题为Enhanced CO2 Photocatalysis by Indium Oxide Hydroxide Supported on TiN@TiO2 Nanotubes”的报道中,GC-MS手段被使用检测13C产物出峰。通过产物出峰,明确了产物中的CO确实来自于原料CO2,从而证实了反应确实发生。但由于质谱检测限问题,质荷比仅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即13CO29.0[4]

同理,在下面的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工作中,质谱也被作为证实产物 来源的工具使用。同时可以看到,由于高分辨质谱的使用,产物14CH4的峰不再精准地出现在16的位置,而是在16.1左右。[5]高分辨质谱的使用可以避免体系中一些杂质的干扰,使得物质的检测定量,更为精确。

参考文献

[1] Research progress on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 catalysts for ammonia synthesis

[2] 《有机化学》 徐寿昌

[3] https://www.wendangwang.com/doc/ec010377ca47a278e9909235/8

[4] Enhanced CO2 Photocatalysis by Indium Oxide Hydroxide Supported on TiN@TiO2 Nanotubes

[5] TiO2 Photonic Crystals with Localized Surface Photothermal Effect an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Activity

转自:“科研共进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