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西北师范大学赵鑫团队揭示教育流动性与老年认知能力的关系|Aging Ment. Health作者专访

2023/5/6 10:58:43  阅读:14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TandF学术 ,作者和学者沟通的

个体的童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流动性与个体晚年执行功能和认知能力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

心理韧性有又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西北师范大学赵鑫研究团队招募了310名健康老人对此做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向上的教育流动程度越高,个体的心理韧性越强,晚年的执行功能越好。

关于文章

为了更好了解此项研究,我们特别邀请赵鑫教授亲自解读这一研究发现,并分享研究过程及发表文章的经验。

访谈人物

赵鑫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关注个体认知发展

收看访谈

继续阅读,查看访谈内容精选

文章最主要的特点或对相关领域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曾经有研究表明,较低的童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加速个体的认知老化,但个体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目前尚不明确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是否会改变童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晚年认知能力产生的影响。于是,我们将教育流动性作为衡量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一项指标,对个体的童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流动性以及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并探索心理韧性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

团队首先做了第一个研究,招募了180名健康的老人对其进行了执行功能(一项高级认知能力)测试,我们发现,童年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但是老年期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个体,他们的执行功能反而要好于那些童年和老年均处于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同时我们发现,个体向上的教育流动程度越高,老年期的执行功能越好。

紧接着团队做了第二个研究,在第一个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招募了130名向上教育流动的健康老人,研究结果显示,向上的教育流动程度越高,个体的心理韧性越强,进而晚年的执行功能力越好。

整个研究的结果表明,向上的教育流动性可能会提升个体晚年的认知能力。心理韧性不仅可以作为促进个体教育流动性的重要资源,也可以在向上的教育流动过程中得到发展,从而提升个体晚年期的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

在本文的策划、撰写和发表过程中,您或您的团队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在研究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解决这个问题,探寻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必须从童年追踪到老年,但是在可行性上存在一定问题。在当前的研究中,采用了类似于回溯研究的方法,初步证明了这样的结论和猜想。

由于没有追踪研究,无法直接佐证因果关系,在撰写论文时如何客观的呈现研究结果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写作过程中,文章经过反复修改,最终顺利发表。

在文章发表的过程中,Taylor & Francis如何协助您,或为您带来了何种价值?

Taylor & Francis是全球知名出版集团,期刊网站提供了每一本期刊的详细介绍,我们在投稿的过程中,会从网站上获取很多有价值的期刊信息,帮助我们尽快找到合适的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同时,同行评议的专家非常友好、专业,回复速度比较快。由于同行评议专家都是领域内专业的研究人员,与他们反复沟通交流,对论文的发表有很大帮助。

作为一位青年学者,您可否与相关领域的广大科研人员分享一下您在发表学术论文方面的经验?

在人文社科方面,应加快国际化程度,而在国际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国际科研舞台要有中国声音,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同时,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带到国际舞台。

在国际期刊发文方面,从我个人经验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期刊,期刊收录范围与作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比较契合,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投稿之前,可以了解一下所在领域的学者,他们的经典研究发表在哪些期刊,这会大大提升发文速度。

其次,要持之以恒,不断尝试。对于有的学者来说,稿件被拒之后会比较灰心,就放弃投稿。其实应该认真对待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就算被拒稿,把它当做一次沟通交流的机会,不断的去修改完善稿件。只要研究的问题是好的,论据是充分的,论文最终会被接收并发表。

您是否有参加到国际期刊同行评审的工作中?你对同行评审有什么看法?

我目前担任了很多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同时担任了国内一些期刊的编委工作,我觉得同行评议是非常好的制度,对于科研人员来至少会在以下三点收益:

第一, 在回复审稿意见时,可以帮助投稿人梳理研究脉络。

第二, 审稿人提出的细节性问题,对投稿人规范研究报告,将文章完整的呈现出来有非常大帮助。

第三, 审稿人会启示研究人员开展新的研究。

审稿人会提出一些问题,但是他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现在的研究中能够得到回应和解决的,同时确实是非常好的问题,这会启发研究人员在接下来的研究设计中采用审稿人提出的思路或者设计进行新的研究。

您和团队最近的研究重点是什么?它会对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我们最近关注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滞后是一个隐形危机。这个问题本身孕育了一些前沿的科学问题,比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认知的影响机理、认知资源的匮乏怎么影响我们认知的发展?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探讨的价值。

在您的研究领域里,您遇到了哪些挑战?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关于刚才提到的乡村儿童认知发展这一方面,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乡村儿童认知发展滞后的风险要明显大于同龄的城镇儿童或者城市儿童,体现为高认知发展的滞后率,同时他们的高级认知能力发展也不足。

现在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我们要进一步用科学研究手段探明乡村儿童整体认知发展出现滞后的原因:如何通过精巧的研究设计,如何通过大队列研究去探究到底哪些因素在影响乡村儿童认知的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智利的研究者、政府都相继开展了乡村儿童认知能力提升研究计划。我觉得我们在中国也应该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如何更有效的提升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在有效提升的背后有什么作用机理?怎么去解决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也比较重要。

转自:“科研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