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CCIF&CCPCC 2023丨复杂主动脉瓣狭窄的介入策略制定——郭晓纲教授

2023/5/6 10:15:57  阅读:150 发布者:

导语

主动脉瓣狭窄(AS)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人群中,AS的发病率达2%-7%75岁以上人群中,每8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大约50%未经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会在发生症状后2年内死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进步,新的指南也相继扩大了复杂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范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郭晓纲教授指出,复杂主动脉瓣狭窄病变复杂、患者高危,术前一定要仔细判断,进行团队讨论,必要时邀请其他相关科室共同协作,制定严谨的介入策略。

AS介入治疗的指南推荐

ACC/AHA 2020:症状性重度ASTAVR适应证扩展至全风险人群

基于PARTNER 3Evolute low risk等研究结果,外科手术风险(STS评分)不再作为患者选择的主要依据,年龄和患者个人意愿应当充分考量。

对于STS<8分患者,年龄是其治疗方式选择重要参考因素;

<65岁首选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80岁首选TAVR

65-80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MDT讨论后由医患共同决定。

2021 ESC/EACTSAS的手术方式选择

AS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治疗选择:

对于外科手术低风险患者(年龄<75岁,STS-PROM/Euro SCORE<4%),或患者不适宜经股入路行TAVR时,推荐SAVRI类推荐);

对于年龄>75岁,或存在外科高风险患者(STS-PROM/Euro SCORE>8%),或不适宜外科手术时,建议TAVRI类推荐)。

2021 ESC/EACTS:患者早期干预

无症状重度AS纳入TAVI干预指征。

本指南对主动脉瓣狭窄(AS)处理更加积极,这是因为随着外科手术(SAVR)和介入手术水平提高,相关手术风险明显降低,并得到相关研究证实,因此可以对患者更早期、更积极进行干预。

2023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实践指南

推荐意见基本与ACC/AHA 2020指南类似。

1.手术:有症状AS;无症状AS合并EF<50%

2.高危或手术禁忌患者,且解剖合适:首选TAVR

3.非高危患者,主要根据解剖、预期寿命和年龄考量:

<65岁:首选SAVR

>80岁:首选TAVR

65-80岁:根据具体情况医患共同决定。

复杂AS策略制定及病例分享

简单vs复杂主动脉瓣狭窄:国内外尚无关于“Complex TAVR”的定义。借用冠脉PCI概念,吴永健教授团队提出:ATAVRCHIP-TAVR

复杂主动脉瓣狭窄:

1.冠脉阻塞高风险:解剖学因素

冠脉阻塞高风险术前CT评估

解剖结构评估(CT):冠脉高度;窦部大小、高度;STJ大小、高度;瓣叶长度、厚度;钙化情况(体积、分布、融合)。

3D打印体外模拟。

器械及手术策略制定:可回收?收腰设计?植入深度?

冠脉阻塞高风险:预防措施和处理策略

术前MSCT仔细评估,充分预判;

术中球囊预/后扩张配合造影确认冠脉灌注;

必要时行冠脉保护(导丝/球囊/支架)&中止手术;

监测心电图、血压、心肌酶、肌钙蛋白;

瓣叶撕裂术(BASILICA);

ECMO、冠脉器材准备(支撑力强、较直的导管);

瓣膜妥协策略:PVL/PG与冠脉风险的平衡;

仅行主动脉瓣修复/球囊扩张术;

冠脉造影+PCl&CABG

Snare抓捕瓣膜。

病例分享

Case 1:冠脉闭塞高风险,放弃TAVR

患者女性,68岁,反复活动后胸闷10余年,加重2年余。

冠脉开口低,瓣叶长,超过冠脉开口平面:最终放弃TAVR

术前3D打印,评估冠脉阻塞风险过高。

Case 2TAV左冠高风险

患者男,73岁,因“反复胸闷气急4年余”入院。

三叶瓣,中-重度钙化。

冠脉高风险:左冠高13.4mm,上缘20.3mm,瓣叶18mm

23mm球囊扩张,冠脉血流通畅。

29#瓣膜植入。

患者下台前血压骤降,再次复查造影,血流明显受阻,左冠开口重度狭窄。

左冠口瓣叶阻挡,立即转体外循环下外科开胸,预后良好。

病例左冠闭塞经验教训:

未采用左冠切线位评估;

23球囊预扩,有腰无漏,考虑Downsize26#瓣膜?

Case 3Type 0 BAV冠脉闭塞高风险

患者男性,71岁,因“反复胸闷气急4年余”入院。

BAV Sievers Type0Lateral-lateralL瓣叶重度钙化;R瓣叶中度钙化。

23mm球囊预扩右冠完全闭塞。

本例右冠高风险原因:右瓣叶较长;左冠瓣叶重度钙化、活动度较低。

右冠植入烟囱支架,效果较好。

2.瓣环破裂高风险

瓣膜破裂是术中转外科开胸和院内死亡的常见原因。

瓣环破裂的危险因素:

患者相关因素:女性;既往接受放疗。

解剖学相关因素:瓣下中-重度钙化。

操作相关因素:球扩瓣;Oversizing过大(>20%)。

瓣环破裂的预防措施:

1)识别患者是否存在瓣环破裂高危因素,如极高的钙化评分,严重的LVOT钙化,重度钙化的二叶瓣,特殊位置的钙化或超过4-5毫米的钙化结节;

2)考虑调整治疗策略,瓣膜尺寸的选择(如选择较小的瓣膜,接受较小的oversizing)或选择自展瓣;

3)考虑球扩瓣展开时,减少球囊填充体积;

4)改良植入方案,如高位展开,避免瓣膜突入LVOT的钙化;

5)存在明显钙化时,避免因瓣周漏而过度后扩张;

6)将患者转至TAVR手术量大且经验丰富的中心;

7)重新考虑传统手术代替TAVR

病例分享

Case 4:瓣环破裂高风险,放弃病例

患者67岁,女性

高危解剖结构:瓣环-LVOT结构小(φ21.4);LVOT重度钙化;oversizing过大。

评估患者病情,考虑瓣膜支架型号均不合适,遂放弃TAVR手术。

Case 5Type 1 BAV合并LVOT钙化

患者男,73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3年”入院。

瓣环25.9mmLVOT 24.8mm

F-BAV,瓣叶增厚钙化明显,N-R粘连,N-L粘连;

流出道钙化延伸至二尖瓣前叶;

瓣环破裂风险:LVOT钙化,最小直径约18mm

策略:18mm小球囊预扩,Downsize24# 瓣膜,植入后少许瓣周漏,18mm球囊后扩张,术后效果满意。

3.循环崩溃高风险

病例分享

Case 6:自杀左室,循环崩溃

患者男性,70岁。

ECHO:小左室+肥厚心肌。

LVEDD/LVESD 4.11/2.55cmEF 69%IVS1.87cm,基底部最厚处2cmPW 1.5cm

预案:充分补液,预装瓣膜。

24mm预扩,植入24mm瓣膜。

24mm球囊预扩后,患者血压持续降低,血流动力学崩溃,瓣膜置入到功能位后,血压逐渐上升。

最后结果

PG:术前103mmHg → 术后4mmHgTEE:压差5mmHg,无瓣周漏。

教训:小心室在球囊扩张时易造成大量反流,评估高危风险,在球囊的选择上尽量选小一点的球囊进行扩张。

4.横位心

定义:指瓣环平面与水平面成角极大(70°)。

加重术中心脏横位的因素:室间隔增厚、右-无融合、升主扩张。

横位心增加了TAVR术中输送导丝、导管、瓣膜及瓣膜释放等多个步骤的操作难度。

横位心的应对策略

1)增加导丝跨瓣难度

常规尝试AL2造影管,但有时候也会使用JR4造影管,或JL4造影管跨瓣;

甚至使用JR4指引导管,双导丝技术跨瓣。

2)增加瓣膜输送系统跨瓣难度

使用SNARE辅助;

使用小球囊预扩张;

使用双导丝技术;

使用可调弯瓣膜系统;

使用经心尖入路。

3)增加瓣膜定位难度

自膨瓣的不同轴:高位释放;

钙化分布的不同导致瓣膜脱钩时二次调整方向不同。

病例分享

Case7:横位心&升主动脉增宽

患者男,73岁,反复胸闷1月余。

ECHOVmax 5.29m/sEF34%

STS评分7.9%;无法耐受外科SAVR+升主置换。

术前CT

Type 1型二叶瓣;

瓣环结构较大:瓣环28.6mmLVOT 27.3

左冠开口9.3mm,右冠开口9.9mm

升主动脉扩张,最宽处6.2cm

心脏横位,夹角72°;

左室心尖部菲薄,舒张末内径7.9cm

双侧股-骼动脉迂曲,腹主动脉迂曲成角。

内科、外科评估均高危,遂采取内、外科联合策略,先对升主动脉进行包裹,22mm球囊预扩,再直视下辅助输送系统跨瓣。

30#瓣膜植入,效果满意。

对于内、外科都不敢单独手术的高危病例,该病例的手术方式是一种尝试,事实证明,必要时内外科联合策略是可行的。

5.挑战入路

困难入路:

穿刺点钙化;

下肢血管狭窄、迂曲;

主动脉迂曲;

主动脉弓部形态异常;

股动脉分叉较高;

高风险解剖:动脉瘤、夹层等。

应对策略:

血管切开、超声引导下穿刺;

尝试无鞘技术;

外周球囊扩张、覆膜支架植入;

胸腹主动脉迂曲:Buddy wire/双导丝支撑;

选择其他入路: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升主动脉、腔静脉、经心尖等。

病例分享

Case 8:急诊一站式冠脉PCITAVR+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入路狭窄和冠脉闭塞高风险的重症瓣膜病

患者男,69岁,因“间歇性跛行半年余,突发胸闷半天”入院。

诊断: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髂动脉夹层动脉瘤);高血压病;直肠癌术后(13年);慢性肾病。

总结

TAVR技术日趋成熟,适应证广泛扩展至全风险人群,年龄、解剖结构和患者意愿作为主要考量。

TAVR合并症较多,高危复杂情况多见,应对TAVR进行风险分层。

可回收、可调弯新一代器械和选择不同类型器械能够解决部分高危复杂病变。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