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术分享丨姜小飞教授:精准房间隔穿刺法在PFO封堵术中的应用

2023/5/6 10:05:56  阅读:167 发布者:

导语

卵圆孔未闭(PFO)是否需要房间隔穿刺——由长隧道型PFO封堵带来的思考:临床中经常会遇到长隧道PFO,很多时候术者会认为PFO封堵比较简单,但是发现封堵后会出现很多残余漏,或者是发泡实验半年后都是阳性。究其原因,很多时候长隧道PFO,封堵器容易变形,出现残余分流。对于复杂类型PFO,行精准房间隔穿刺法(TSP)指导下的封堵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封堵成功率,使患者获益。

珠海市人民医院姜小飞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对PFO封堵术需要房间隔穿刺的类型做了总结,并分享TSP指导下PFO封堵术的相关病例,希望能够对广大术者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房间隔穿刺的解剖基础

1.房间隔穿刺术的发展过程

1959年该技术出现,房间隔穿刺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2.房间隔的解剖基础

卵圆窝为房间隔穿刺最佳部位。卵圆窝前邻主动脉根部,后缘为右房游离壁,前下为冠状窦和三尖瓣隔瓣。

不同手术需要不同的房间隔穿刺部位:

姜小飞教授指出:盲穿情况下,房间隔穿刺很难做到精准,如果不能盖住PFO,那么穿刺相当于无用功。超声下进行评估和穿刺实用价值非常大,尤其是经食道超声。应用食道超声后发现卵圆孔形态多种多样,只有在食道超声精准指导下进行封堵,手术才能成功。因此,行PFO封堵术需要术者与超声医生、麻醉医生合作,共同实现精准封堵。

穿刺前的超声评估

1.PFO的超声评估

2.PFO的分型

简单型:

长度短(<8mm);

无房间隔膨出瘤(ASA);

无过长的下腔静脉瓣或希阿里氏网;

无肥厚的继发间隔(10mm);

不合并房间隔缺损(ASD)。

复杂型:

长隧道型(8mm);

并发ASA复合病变型;

继发间隔过厚(>10mm);

过长的下腔静脉瓣或希阿里氏网;

左房侧多发出口;

主动脉根部扩张引起解剖异常。

3.卵圆孔未闭解剖形态(TEE

珠海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医生在手术合作过程中,记录到不同类型的PFO,如下图所示:

4.PFO封堵需要房间隔穿刺的情况(国外经验)

国外医生对于PFO封堵行房间隔穿刺推荐并不积极。2015年《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杂志的一项研究回顾了201011日至2013930日期间在梅奥诊所经房间隔穿刺进行PFO封堵的12个病例,隧道长度≥12mm

结果:1例出现心包积液(8%,未做心包穿刺,康复出院);1例残余分流,在术后一年闭合;另1例患者,在封堵术后3个月,因有心房双水平分流而进行了外科修补,外科手术过程中发生动脉夹层死亡。没有复发性中风或TIA的报告。

结论认为经房间隔穿刺对于长隧道型PFO封堵是有价值的方式,但到目前,国外术者并不是很认可该方式。

5.需要房穿的类型

姜小飞教授根据珠海市人民医院多年来的PFO封堵实践经验,总结了需要房穿的类型:

PFO长隧道细管径;

PFO右房开口小、左房开口大;

PFO合并房间隔膨胀瘤;

超长隧道型;

PFO合并增厚的继发隔;

左房侧多发出口等。

单纯DSA指导下的房穿不可靠,必须经食道或者ICE超声指导。

精准房间隔穿刺典型病例

1.TSPPFO封堵术中的应用——左房侧双出口病例

患者主诉左侧偏头痛5年。超声见房间隔卵圆孔原发隔与继发隔分离,长度约24.7mm,右房侧开口1.5mm,左房侧两个开口,第一个开口距离右房侧开口约7mm,大小约1.5mm,另外左房侧开口约2.7mm

超声提示:静息状态,右向左分流Ⅰ级;Valsalva试验,右向左分流Ⅱ级;考虑卵圆孔未闭(左房多发出口)。

穿刺完成后,分别45°及90°测量离PFO右房口的距离,选择相应型号的封堵器。经过评估,最终选择了30mm封堵器,释放后效果显著。

2.TSP指导之下的PFO封堵术——无法通过PFO的病例

术前食道提示:PFO 25.6mm*2mm

测量穿刺位点距离继发隔的距离4mm,继发隔厚2mm。选择24/24mm单铆氧化膜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效果满意。

术前、术后发泡实验比较:

3.TSP指导之下的PFO封堵术——长隧道病例

患者PFO长隧道,普通封堵达不到预期效果,于是行房间隔穿刺指导下PFO封堵术,术后即刻有少许残余漏。

患者术后半年TCCD发泡实验,右向左分流由术前Ⅲ级降至Ⅰ级。

4.TSP指导之下的PFO+膜部瘤封堵术

对于PFO合并膜部瘤,手术难度较大。具体到该患者,其膜部瘤质地较软,很容易穿刺到左房壁,于是采取冠脉导丝引导房间隔穿刺针进行穿刺,选取大号封堵器封堵,相当于进行了房间隔重塑。

术后2TCCD发泡实验显示效果满意。

总结

PFO封堵术需要思考的问题:

PFO该不该封堵——PFO封堵的适应证

PFO能不能成功封堵——封堵操作是否成功?PFO封堵器是否稳定?PFO是否完全封闭?

PFO封堵能否解决问题——PFO封堵术后的症状是否消失?PFO封堵术后TCCD发泡实验?

对于必须堵,而导丝无法通过的PFO,分析原因,必要时可以考虑房间隔穿刺。穿刺的位置必须借助TEE或者ICE。封堵器的选择、房间隔、继发隔以及穿刺的位点是考虑的因素。“三明治”法,未来可能会成为导丝不能通过或其他原因必须房穿的PFO封堵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