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荐】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基于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的分析
2023/5/5 18:03:33 阅读:101 发布者: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观点凝练
OPINIONS
1.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实体经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2. 传统金融发展、消费水平和科技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表现为遮掩效应。
3. 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投入的增加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同时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及政府支出对于实体经济作用不显著,互联网发展会在短时间内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学术创新
INNOVATION
1. 在当前全球化生产模式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现有研究都集中在传统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上,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经济某一方面的影响,并未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进行有效区分,也未从宏观上系统地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整体影响。
2. 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直接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传统金融水平、消费和科技进步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过程中的传导作用机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词句积累
ACCUMULATION
1. 金融抑制理论:是指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发展,而金融体系的不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金融压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其中的管制主要包括对利率和汇率的限制、信贷配给制,以及对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中介的忽视,其中利率管制是金融管制的核心。
2. 金融深化理论:亦称“金融自由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放弃他们所奉行的“金融压制”政策,推行“金融自由化”或金融深化。也就是说,政府当局应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分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控制,并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使金融和经济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方法参考
REFERENCE
1. 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影响时,不仅要考虑当前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要考虑过去因素对其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解释变量中加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值。
2. 与此同时还需考虑到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可能,因此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模型中的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思考总结
THINKING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始终密不可分,我们强调金融的本质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在发展金融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发展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作者立足于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普惠金融指数和实体经济的生产总值作为变量,经理论和实证检验后,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实体经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实体经济的衡量指标细化到企业层面,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之处提供更多的研究支撑。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