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JCTH | 胆管消失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展研究

2023/5/5 14:34:53  阅读:165 发布者:

文章导读

胆管消失综合征(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VBDS)指肝穿组织中超半数汇管区缺乏小动脉相伴行小胆管(>11个汇管区),临床表现为胆汁淤积,可伴有黄疸。多数VBDS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进展快,预后不良,短期内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或出现失代偿事件。然而,部分VBDS患者经过熊去氧胆酸治疗可阻断疾病进展,病情相对稳定。鉴于目前VBDS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系统总结VBDS病因、临床、病理、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来自华北地区五家三甲医院经肝穿活检证实为VBDS患者183例(20031月至20224月),其中女性占77.6%,诊断时中位年龄47岁(38-55岁)。

病因构成: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n=118例), 药物性肝损伤(n=29),成人特发性胆管缺失(n=20),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n=9),Alagille综合征(n=4)和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n=3)。

临床特点:VBDS患者ALP/GGT明显升高,ALT/AST轻度升高,多数患者胆红素正常,VBDS黄疸患者预后不良(HR 1.017, 95% CI: 1.0101.023, p<0.05),这与组织学上所呈现出的肝细胞淤胆是VBDS患者不良预后的现象一致。

病理特点:组织学上可观察到两种不同形式的VBDS:①胆管缺失不伴炎症和纤维化(35.5%);②胆管缺失合并明显的汇管区炎症(Ludwig评分≥2)和(或)进展期肝纤维化(64.5%)。其中,进展期肝纤维化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预后情况:中位随访时间4.8年,88例出现代偿性或失代偿性肝硬化,其中27例死亡,15例接受肝移植。可见半数VBDS病例可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半数患者病情相对稳定。

疾病进展危险因素:Cox回归进一步显示,肝细胞淤胆(HR 2.95395%CI:1.4376.069)、泡沫样细胞阳性(HR 2.34995%CI:1.0925.053)和进展期纤维化(HR 2.52495%CI:1.3134.851)是VBDS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展望

胆管消失综合征通常与不良预后有关,近半数患者可进展为终末期肝病。VBDS患者组织学上肝细胞淤胆、泡沫细胞和晚期纤维化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为早期肝脏组织学评估提供了新证据,能更好地对VBDS高危患者进行分层。

本文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Predicting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 在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上发表,DOI10.14218/JCTH.2022.00039

投稿:2022927日;修回:20221219日;接受:202321日;上线:202344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贾继东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学者。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担任《中华肝脏病杂志》名誉主编、《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主编,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杂志副主编,Clinical and Molecular Hepatology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等杂志编委。

通讯作者

赵新颜

主任医师,教授,国际肝移植学会病理委员会主席,临床病理专家,北京市科技新星,发表SCI 文章30余篇。

第一作者

吕婷婷

医学博士,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

转自:“华誉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