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彭蓉:《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革命思想及当代价值

2023/5/4 16:48:23  阅读:80 发布者:

彭蓉 | 《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革命思想及当代价值

彭蓉◆文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宣言书,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的宣言书。它全方位地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根源、社会力量和社会图景等多方面内容。对《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社会革命思想进行梳理和阐述,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会革命,对今后我国继续推进新的伟大革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彭蓉

201815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这一重要论述的关键词是“社会革命”。由此,学界兴起了研究社会革命的热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改革开放与社会革命的关系、中国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等问题的研究上。实际上,从经典著作的角度去探究社会革命的本源和内涵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在马克思、恩格斯诸多的经典著作中,《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在《宣言》中虽然没有出现“社会革命”这一术语,但是从思想内容上讲,它却包含了系统全面的社会革命思想。深入地挖掘和研究其中蕴含的社会革命思想,对于理解和把握当今中国的社会革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的经典文本

“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和重要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社会革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社会革命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激化到一定的程度,即一定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就会发生。就社会革命的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进行的全面性变革,是物质生产关系变革和意识形式变革的统一体。

社会革命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既包括客观条件,也包括主体条件。一方面,一切社会的革命都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发生社会革命。另一方面,社会革命的发生还需要一定的阶级基础。就无产阶级革命而言,只有无产者发展成为一个阶级,在数量上具备一定的规模,并且形成联合时,才有可能发生社会性的革命。“彻底的社会革命是同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条件联系着的;这些条件是社会革命的前提。因此,只有在工业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至少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社会革命才有可能。”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革命是“真正的革命”。“真正的革命”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出现过多次。例如,马克思曾说,“要建立新的国家制度,总要经过一场真正的革命。”恩格斯曾说:“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政治的和哲学的革命必定通向社会革命”。“任何一次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因为它使新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并且让这个阶级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社会。”一次真正的革命既是政治的又是社会的,是破旧立新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的统一体。例如,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社会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就是新社会,而无产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相对于其他一切社会来说都是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赋予了社会革命很高的地位,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它可以使一个国家在几年之内走完原本需要几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

在马克思、恩格斯诸多的经典之作当中,《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列宁认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宣言》“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有学者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中,《宣言》是篇幅较小但影响最大的著作。它可以被看做是其全部成熟著作的纲领和红线,是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是为实现《宣言》中两个必然性、为实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而进行的理论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宣言》中包含有全面系统的社会革命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的经典文本。

当然,《宣言》的社会革命思想并不是孤立的。在《宣言》诞生和发表之前的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斗争策略进行过探讨。例如,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提出了“人的解放”这一命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生活的美好图景,并且将共产主义定义成推翻现存社会制度的运动,认为共产主义是理想和现实运动的统一体。在《宣言》之后的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结合无产阶级新的斗争实践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无产阶级专政问题、革命同盟军问题、革命阶段和策略问题等。尤其是在1871年巴黎公社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发展得更加成熟。因此,我们在探索《宣言》中的社会革命思想时,要注意把它放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革命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

二、《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革命思想

在《宣言》的语境中,社会革命指的是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即“共产主义革命”。在《宣言》发表之时,“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在《宣言》发表的若干年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消失,马克思、恩格斯才采用了“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术语。此后,“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在不同的语境下被使用。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讲,它是“无产阶级革命”;从国际共运史的角度讲,它是“共产主义革命”。二者的内涵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为了避免语境和语义的混乱,以下统一使用“无产阶级革命”来行文。概言之,《宣言》中的社会革命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

在无产阶级革命之前,历史上曾爆发过资产阶级对抗封建主义的革命。《宣言》指出,这种革命的根源在于封建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了。资产阶级炸毁了这种桎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是一个创造了巨大财富且潜藏着危机的社会。并且,这种危机越来越不可遏制。

紧接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生产过剩的瘟疫”展现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一事实。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容纳它自身产生的财富了。这就导致了双重结果:一方面,资产阶级试图用消灭大量生产力和夺取新的市场的方式来克服这种危机,但成效甚微。另一方面,“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资本主义的剥削使得阶级对立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无产阶级必须炸毁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抬头挺胸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概言之,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的激化是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已经与社会化的生产方式不相适应了,这种矛盾激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2. 无产阶级及其联合为革命提供了社会性的主体力量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所有与资产阶级进行对抗的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才是最先进的,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才是掌握着未来的阶级。中间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他们是保守的;流氓无产阶级经常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与过去一切为少数人谋利的运动相反,“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此外,无产阶级的队伍也不断扩大。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无产阶级从分散走向联合,逐步成长为数量庞大、组织严密的阶级,甚至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小部分人都脱离了原有阶级,加入了革命的无产阶级队伍。虽然遭受资产阶级的镇压,但无产阶级在历次的战斗中变得更加成熟,展现了独有的大无畏精神和战斗精神。无产阶级在群众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这就为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力量。

3. 共产党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领导者

从《宣言》发表之前的无产阶级斗争状况来看,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者,工人运动遭受过严重的挫折。这从反面证明: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强大领导能力的政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与无产者一样,都是站在整个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思考和行动的。无论是何时何地,共产党人始终是整个无产阶级和整个运动利益的代表。共产党人最近的目的就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与其他的无产阶级政党相比,共产党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优势。“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并且,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都是建立在实践的革命斗争运动之上的,而非改革家的主观思想,因而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因此,共产党能够承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一角色。

4. 在夺取政权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

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与旧社会的种种实行彻底决裂,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

《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从《宣言》的文本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将无产阶级革命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政治革命。《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革命,夺取政权,从而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社会。其二,所有制革命。所有制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要通过发展生产力的方式逐步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其三,意识形态革命。一个阶级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要掌握领导权。《宣言》指出:“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思想意识形态的革命是建立在所有制革命基础之上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意识形态革命的最终目的,是确立无产阶级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恢复人的个性和自由,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综上,《宣言》全方位呈现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图景,涵盖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根源、社会力量和社会图景等内容,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性、深刻性和长远性。无产阶级革命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其主体力量是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领导者是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涵盖社会各领域,不仅要夺取政权,还要触及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深层结构,是深层次的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不停留于眼前的胜利,也不因一时的挫败而停滞,而是着眼长远,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

三、《宣言》中的社会革命思想与中国的伟大社会革命

《宣言》与中国的社会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宣言》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中国的社会革命与《宣言》中所论述的社会革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我国的社会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因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革命又有其独特性。它既不同于人类社会历史中发生的非无产阶级革命,也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革命不尽相同。中国的社会革命包括推翻旧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新制度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即便如此,《宣言》蕴含的社会革命基本思想依然能够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1. 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推进我国的社会革命

《宣言》指出,夺取政权后,无产阶级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视域下,发展生产力是极为重要的。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发展才是硬道理”既是一条深刻的教训,也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为继续推进社会革命提供了现实依据。要解决这一现实矛盾,就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破除阻碍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体制机制弊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 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自我革命

《宣言》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相比,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独特优势。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也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优势。从理论上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的社会革命。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思想是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的,兼具科学性和现实性,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理论优势。从实践上讲,中国共产党以其自成立以来的实际行动和取得的成果证明了它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因此,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同时,面对艰巨任务和复杂形势,我们党也要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斗争,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3.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都是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代表,其根本使命和任务是人的解放,要在解放全人类的基础上最终解放自身。中国共产党是21世纪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需要继续坚持这种人民立场,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在我国,绝大数人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革命的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的社会革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贯彻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同时,还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有机统一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客观分析之上的,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与此同时,《宣言》之后的历史也表明,实现共产主义并非朝夕之功。“两个必然”给予我们强大的动力和信心,但“两个决不会”也时刻警醒我们要矢志奋斗。“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我们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要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结合,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稳扎稳打建设社会主义。同时,我们也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契机,为那些既要发展又要保持独立的国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也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年第3

文章作者:彭蓉

转自:“学术与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