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教研室与外语教学
2023/5/4 10:57:45 阅读:89 发布者:
推荐人简介
刘国兵,博士、教授,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导语
虚拟教研室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组建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是对传统教研室的发展创新,具有人员组成灵活化、组织载体信息化、教研内容多样化、教研方式互动化的特点。2021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为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开展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本期“特别推荐”所选图书和论文聚焦于虚拟教研室与线上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供感兴趣的读者研读学习。
推荐图书
The Online Teaching Survival Guide (3rd Edition)
作者:Judith V. Boettcher & Rita-Marie Conrad
出版社:Jossey-Bass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内容提要
本书共有十二个章节:第一章介绍线上教学所使用的基本教学理论;第二至四章提供了线上教学的实用技巧与工具;第五到第九章分别阐述了线上课程的四个发展阶段;第十章具体介绍了线上教学对强化课程的帮助;第十一章简述线上课堂设计的技巧;第十二章关注线上课程结束后的反思过程。
本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层次合理,逻辑清晰,从理论到实践,先分析课堂设计,再总结并进行课后反思。(2)操作性强,本书所提技巧伴随案例展示,可有效指导实践。(3)与时俱进,针对线上教学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认知处理和相关学习成果的最新研究。
推荐理由
本书是一本实用且全面的在线教学指南,涵盖在线教学技术、课程设计,以及课后反思,适用于任何在线以及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新版本增添了有关解决策略、评估策略、学生独立性培养,以及建立元认知技能的内容,是教育工作者驾驭在线教学的实用资源。本书由两位远程教育先驱Judith V. Boettcher和Rita-Marie Conrad撰写。此前已出版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均广受好评,这次的新版本延续了之前的特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建构主义理论入手,探讨线上教学的特点与难点,再根据最新研究案例给出准则和建议。本书为解决教师线上教学的操作困惑和设计难题提供有效帮助。
获取渠道
www.dangdang.com
推荐论文一
文秋芳,2022,“云连接论”修订、阐释与应用——兼述虚拟教研室建设,《外语电化教学》(6):5-10。
内容提要
基于2020—2021年第一期“产出导向法”云共同体(虚拟教研室)的实践与理论的循环互动,文秋芳(2022)构建了“云连接论”的理论框架。该框架提出“认知连接”“社会连接”和“情感连接”是云共同体有效学习的条件和衡量标准,并应用于2022年成立的第二期云共同体。该研究结合第一期云共同体和第二期前十个月的实践,对原理论进行了修订,同时将三种连接分别细分为两个子类。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认知连接和情感连接分别包括个体认知连接和群体认知连接、个体情感体验和群体情感体验。根据连接对象的不同,社会连接分为个体与个体连接和个体与组织文化连接。POA云共同体建设大致分为尝试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每个阶段中三个连接的建设目标不同。尝试阶段的目标是建设中强度的认知连接、低强度的社会连接和情感连接;发展阶段的目标是建设中高强度的认知连接、中强度的社会连接和情感连接;深化阶段的目标是建设高强度的认知连接、中高强度的社会连接和情感连接。该研究最后以尝试阶段为例,提出落实三个连接的建设目标的可操作性建议。
推荐理由
虚拟教研室建设既促进云共同体活动的展开,也便于教育部监控和评估每个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质量。文秋芳教授作为“产出导向法”云共同体的领军人物,分别在2020年和2022年成立第一期、第二期云共同体。本研究根据前期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与发现的问题,对原有的“云连接论”的理论框架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了“云连接论”2.0版本。文章还提出了云共同体的发展阶段和活动任务,以及所要达到的建设目标,为高效虚拟教研室建设和云共同体成立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议和示范案例。
获取渠道
中国知网
推荐论文二
王海啸、王文宇,2022,创新创优 共建共享——“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探索,《外语界》(4):8-15。
内容提要
“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是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项目式教研室旨在创新理论研究、组织机制、运行方式与工作内容,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等方面全力创优。工作方式上,教研室主要通过组织协调实体与虚体教研组合作开展课程建设、资源建设与队伍建设,共享学术资源、人才资源、教学资源及教研成果。
推荐理由
2021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主动求变,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变革,探索推进“虚拟教研室”(Virtual Teaching & Research Center, VTRC)项目建设。同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该论文从“创新创优•共建共享”四个层面展开,详细论述了教研室建设方案的核心内容。其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帮助和启示。
获取渠道
中国知网
转自:“外语学术科研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