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线上讲座预告|于平:文化的积淀与中国民间舞的模态构成

2023/4/27 14:15:29  阅读:163 发布者:

《文化的积淀与中国民间舞的模态构成》

讲座时间

2023428日(周五)

上午 08:30-11:30

下午 14:00-17:00

讲座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6404教室

直播入口

方式一:长按二维码观看直播

http://live.wenxiang.cn/livepf/playvideo.jspx?id=ea6748b4cd8b43a5b68f7e139796e499

方式二:复制并打开链接观看直播

主要内容

一、世界舞蹈格局与“舞蹈世界”模态

二、中国舞蹈格局中的舞蹈模态构成

三、民族民间舞蹈模态构成的“云南分类”

四、民族民间舞蹈模态构成的“西藏风范”

五、从古氐羌、凉山彝族到云南彝族繁多支系的舞蹈

六、渝东南、鄂西、湘西土家族舞蹈的关联与流变

七、安代舞、顶灯舞、萨吾尔登三位一体的蒙古族舞蹈

八、“丝绸古道的风韵”决定了西域舞蹈文化的底色

九、铜鼓舞蹈文化区的广西壮族、云南傣族和贵州苗族

十、花鼓舞蹈文化区的本质特征是“稻作文明”

十一、千姿百态的“扭”法形成了北方“秧歌”的丰富多彩

十二、北方秧歌“街场子”“大场”和“小场”的模态构成

主讲人

于平

博士、教授、博导。师从吴晓邦先生攻读“舞蹈历史与理论”硕士学位(1985-1988),在职师从资华筠先生攻读“中国现当代舞蹈史”博士学位(1998-2003),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1996)、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6)、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担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曾任北京舞蹈学院主持院务工作副院长,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司长、文化科技司司长,退休后被国家文化部聘为“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与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

现被聘为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生导师。

发表舞蹈学、艺术学、文化学论文数百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逾六十余篇。主要专著有《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外舞蹈思想教程》《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新时期中国“新舞蹈”史述》《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舞蹈评论形态分析教程》《舞剧构思文学表达教程》《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与历史构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再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三论》等。创作的舞剧文学台本有芭蕾舞剧《风雪夜归人》《浩然铁军》《旗帜》;民族舞剧《坊巷春秋》《悲欣交集——李叔同》《画女梦痕——潘玉良》《昭君出塞》《驼道》《打金枝》《幸福花山》《英雄儿女》《刘胡兰》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2023425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