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线上讲座预告|古希腊艺术术语溯源两讲

2023/4/25 14:16:02  阅读:208 发布者:

426日至2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WAI)客座研究员、希中文化协会会长、希腊国际记者协会秘书长杨少波老师应邀到上外讲述古希腊艺术史术语溯源(此轮共安排两讲),与听众一同探索古希腊的美学源流,追寻古希腊文明的思想与精神世界。

   

杨少波

艺术史博士,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雅典大学。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WAI)客座研究员、《中希时报》执行总编、希腊国际记者协会秘书长、希中文化协会会长,在希腊工作、学习、研究和生活超过20年。曾任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

曾主持“雅典对话录”等栏目,对国内外与希腊和古典文化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对话访谈,建构古典希腊和中国之间的桥梁。被希腊荷马故乡希奥斯(Chios)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书法作品“奥德赛”序章,被希奥斯博物馆收藏。与希腊艺术家瓦盖里斯-瑞纳斯(Vangelis Rinas)合作的木质雕塑作品《梦舟》,被中国国家大剧院永久收藏,曾担任瑞纳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策划人、雕塑家吴为山的“孔子和苏格拉底雕像”落地雅典艺术项目的艺术策划专家。

主题讲座一

“我们如何抵达这个世界?”

——“美学”(aesthetics)概念的希腊溯源

时间:426日 晚上19:00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小别墅28号楼

线上直播:微信公众号@世界艺术史研究,B@上外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主题讲座二

我们如何建构和走出“迷宫”?——古希腊“图与词”之“双面斧”

时间:427日 晚上19:00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小别墅28号楼

线上直播:微信公众号@世界艺术史研究,B@上外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讲座导读

主题讲座一

“我们如何抵达这个世界?”——“美学”(aesthetics)概念的希腊溯源

美学(aesthetics)一词,来自希腊语ασθητικός,经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再经由日本学者西周的日语翻译“美妙学”,进入中国。

雅典,是“美学”这个词汇的滥觞初处,如何理解这个经由德国、日本、中国而抵达我们的词汇?世界如何抵达我们?我们如何抵达世界?让我们从希腊雅典出发,回溯“美学”一词的源流;从一个词汇开始,尝试重建我们和生活,我们和生命的日常关系。

主题讲座二

我们如何建构和走出“迷宫”?——古希腊“图与词”之“双面斧”

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迷宫,为何有如此多的“双面斧”的图形刻痕?伊拉克利翁博物馆里众多的“双面斧”出土文物,与“迷宫”一词有什么样的词源追溯关系?这样的“图”—“词”—“物”的关系的梳理,对我们理解迷宫、理解古希腊人的思维有什么意义?

从迷宫(Labyrinth)的词源追溯出发,以迷宫为例,梳理“图、词、物”的逻辑关系,从而回溯人们古老而常新的思维方式,以此角度,理解语言,理解我们自己。

对此“图、词、物”历史的逻辑的追溯和梳理,在对人的思维整体理解上,有着重新结构底层逻辑的解析力,而这也正是艺术史之于历史和现实,以及人的无限可能性和完整性的意义所在。

来源: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