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ACA 北京工商大学刘慧琳团队]黄色发射肽纳米点用于λ-氯氟氰菊酯检测

2023/4/25 10:44:50  阅读:109 发布者:

由于农产品中λ-氯氟氰菊酯(LC)的广泛使用和对人体的显著毒性作用,其精确、高效的检测技术的开发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北京工商大学刘慧琳团队以Zn(II)掺杂的环二色氨酸(c-WW)型肽纳米点为基础,结合分子印迹聚合物(c-WW/Zn-PNs@MIP),精心设计了一种新型荧光仿生纳米传感器用于LC检测。C-WW/Zn-PNs以芳香族环二肽为基本构件,与Zn(II)配位获得,具有低毒、光稳定性好、亮黄色荧光发射等特点,是一种灵敏的信号传感器。高亲和印迹位点进一步赋予c-WW/Zn-PNs@MIP优异的选择性和可重用性。c-WW/Zn-PNs@MIP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1-360 μg/L),检测限(LOD)(0.93 μg/L),目标捕获动力学快(10 min),在实际样品中捕获LC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加标回收率为81.0-107.7 %)。此外,为了实现LC的现场分析,通过集成c-WW/Zn-PNs@MIP与智能手机辅助光学设备,开发了一个可视化平台。该智能评价系统可以捕获浓度相关的荧光图像,并将其精确数字化,从而实现LC的定量分析。

TOC

1 (A)LC结合c-WW/Zn-PNsc-WW/Zn-PNs@MIPc-WW/Zn-PNs@NIPc-WW/Zn-PNs@MIPc-WW/Zn-PNs@NIP的荧光发射光谱。(B) LC (I)c-WW/Zn-PNs (II)c-WW/Zn-PNsLC (III)的紫外吸收光谱和c-WW/Zn-PNs的荧光发射光谱(IV)()荧光猝灭机理的前沿分子轨道理论。

2 (A)使用智能手机颜色识别器检测LC的示意图。(B)365-nm UV灯下,不同浓度LC的荧光颜色变化。(C)5-420 μg/L范围内荧光探针溶液颜色变化(G0/G)LC浓度的线性图。(D) G0/GF0/FLC浓度的比值。

他们团队有效地结合了QCPNsMIPs的优点,构建了荧光传感系统,实现了有针对性的LC定量分析。采用一种新型的自组装PNs作为潜在的荧光传感候选材料,APTESTEOS作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反向微乳液表面印迹技术合成了MIP封装的c-WW/Zn-PNs,实现了高效的LC捕获。他们团队构建的荧光传感系统用于小分子污染物的可视化分析是可行且可靠的。

论文题目:A selectivity-enhanced fluorescence imprinted sensor based on yellow-emission peptide nanodots for sensitive and visual smart detection of λ-cyhalothrin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a.2023.341124

转自:NANO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