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酒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日常聚会,难免都会够筹交错一番。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似乎成为了爱酒人士的共识,也成为了席间劝酒的经典语录。那么真的如此吗?
另一方面,近年来部分研究显示,饮酒无论多少,对健康是不利的,甚至部分网友说“酒,一滴也不能喝”,这种观点呢?
2023年3月31日,《JAMA Network Open》(IF=13.353)发表一篇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探索了每日饮酒量与全因死亡率的关联。
结果对饮酒人士敲响了警钟,少量饮酒并不能有益健康,而每天饮酒25克及以上的女性和每天饮酒45克及以上的男性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论文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02963
为了阐明偏差控制、饮酒情况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研究者对PubMed和Web of Science进行了系统检索,将1980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发表的107项关于酒精使用和全因死亡率研究纳入本次荟萃分析,共包括4 838 825名参与者和425 564例死亡病例。
饮酒与全因死亡风险研究的系统检索流程图
与终生不饮酒者相比,该研究估计了前饮酒者(即现在完全戒酒)、当前偶尔饮酒者(每周<9.1克)、低量饮酒者(每天1.3-24.0克)、中等量饮酒者(每天25.0-44.0克)、高量饮酒者(45.0-64.0克)和最高量饮酒者(每天≥65.0克)的全因死亡率。并在分析过程中调整了研究特征的潜在混杂效应,包括研究样本的中位年龄、性别分布、饮酒者偏倚、进行研究的国家、随访年份等。
研究结果
在纳入的107项研究中,有724个饮酒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关联的估计值,包括4838825名受试者和425564例死亡可供分析。
1.饮酒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对未经调整的估计值(724个结果)的汇总分析显示,相比不饮酒者者,既往饮酒者的死亡风险更高(RR=1.22;95%CI 1.11-1.33;P<0.001);少量饮酒者的死亡风险更低(RR=0.85;95%CI 0.81-0.88;P<0.001)。
在完全调整的模型中,相比从不饮酒者,偶尔饮酒和少量饮酒的死亡风险降低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中量饮酒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也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高量饮酒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约19%、最高量饮酒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约35%。
在完全调整的模型中,相比偶尔饮酒者,从不饮酒者和中量饮酒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高量饮酒者死亡风险增加约24%、最高量饮酒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约41%。
饮酒导致的全因死亡率的平均相对风险估计值
2.不同性别饮酒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在所有饮酒量类别中,女性饮酒者的全因死亡率RR值均高于男性(交互作用P=0.001)。与从不饮酒的女性相比,女性饮酒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约22%。与从不饮酒者相比,女性饮酒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约12%。
不同性别饮酒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争议
由此可见,“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话题仍然值得商榷。2022年,另外一项疾病负担分析发现,饮酒并非有益健康,但对于40岁以上的人员来说,适量饮酒倒也可能真的可以接受!
2022年7月16日,《柳叶刀》刊登了一项全球疾病负担(GBD)最新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者收集了1990-2020年的30年间、年龄在15-95岁的男性和女性的GBD数据,基于全球21个地区(包括204个国家/地区)的酒精使用量,评估了饮酒对22种健康结局的影响情况,如心血管疾病、癌症、代谢疾病等等。结果发现:
1、年轻人任何一滴酒喝了都有害
对于15-39岁的年轻人,只要喝酒,即便是一滴酒,对身体都有害。尤其对于这一年龄组男性人群来说,约6成者还可能因酒精发生机动车事故、自杀和凶杀。
2、40岁后适量喝酒可能有益
对于40岁以上没有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中老年人群,适量喝酒可能会获得助益,研究发现中年人人群适量饮酒(每天一到两杯)可降低心血管、中风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若65岁以上人群每天饮用略多于3杯标准杯,就会达到酒精伤害健康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严格标准,一个标准杯等于10g酒精。粗粗一算,大概是一瓶啤酒、一两白酒的量!
总之,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
转自:“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