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真的是太难了,不光难在核心发不出来,还难在一些专业性名词真是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什么是SCIE、SCI和ESCI呢?是不是感觉这三者没有区别?又感觉哪里隐隐不太对?今天小编带大家认识一下!
SCI和SCIE(SCI Expanded)分别是科学引文索引及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就是科学引文索引,1965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主要包括印刷版和光盘版两种载体形态。
SCI检索的理论基础以Samuel Clement Bradford(布拉德富)的文献离散律理论与Eugene Garfield(加菲尔德)的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
加菲尔德基于布拉德富的文献离散律理论,提出了引文分析理论的主要基础,即一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越多代表其在科学领域的作用越大。从而可以对学术论文、期刊杂志、科研人员、科研单位甚至国家和地区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反映相关的学术水平。
基于这个理论,对各个期刊进行筛选,同时通过大量引文的分析,从而得到期刊在其科研领域的影响和重要程度,比如用影响因子。从理论上来讲,影响因子越高,其重要程度越大。
SCI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是由Thomson公司在SCI基础上主要基于网络特征的新体系,可以理解为SCI的网络扩展版。SCIE由于不受存储容量的限制,因此可以包括更多的各个领域符合收录标准的学术期刊。
拓展知识:现在经常会有人问SCI和SCIE的区别?
在2020年1月,考虑到SCI和SCIE在选刊标准上已经没有区别,科睿唯安公司决定不再使用SCI的叫法,统一称为SCIE收录文章,在其主期刊列表上只保留SCIE期刊目录。
下面的
是科睿唯安关于这个问题的官方说明:
ESCI(Emerging Source Citation Index)
ESCI新兴领域引文索引,其实只是一个新的索引,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2015年增加了ESCI。科睿唯安使用24项质量评估标准,达到质量评估标准的期刊可进入ESCI,同时还满足影响力标准的期刊可进入SCIE。
它主要收录一些具有潜在影响力的新刊。
首先声明:我们发文章主要是SCI/SCIE,请认准这一个!!
一个?没错,SCI和SCIE在2000年的时候合并在一起了,统称为SCIE。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SCI其实就是SCIE,当下去任何机构开报告,一般开出来的都是SCIE的报告,如图:
有的作者开出来SCIE的报告,就很懵,我发的明明是SCI,怎么就变成扩展库的呢?这还可以用吗?别着急,我们再来看一下SCI和SCIE的发展历程。
早些时候,SCI的出版形式有四种:印刷版、光盘版(SCI CDE)、联机版(Sci Search)和网络版(SCI-Expanded)。
SCI印刷版和光盘版属于我们熟知的SCI,被认为是“核心期刊(Core Journal)”或“一流期刊(Leading Journal)”。
联机版和网络版一般归为SCIE,被人多人认为是“外围期刊”,觉得不如SCI核心期刊。
在SCIE中的所谓的外围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些期刊也是ISI从全世界学术期刊中精选出来。因SCI的网络版1997年才推出,在此之前国内各文献单位所订购的多为SCI的印刷版或光盘版,所以自然形成了以这两种版本所收录的3000余种期刊为基础的学术统计和评价体系,当SCI的网络版出现后也就自然出现了核心刊和外围刊的区分。
不过目前随着网络版的普及,外围刊的概念很快就不再存在了。在我国,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有关部门和领导研究,决定从2000年的统计工作起,SCI论文统计用检索系统改为用 SCIE。
所以现在通常说的SCI收录,就是SCIE收录;SCI文章,也就是SCIE文章。中国乃至世界相关机构的统计分析也多用SCIE数据,也习惯性称为SCI数据。
那么,ESCI呢?SCIE与ESCI似乎只有一个E的区别,但其实ESCI并不是正式的SCI期刊,只是进入到SCI期刊的预备队里面了,通过进一步的评估也许能进SCI,也许不能。现有SCI期刊表现不好的,也可能被降级到ESCI里面。
二者另一个区别在于,ESCI期刊并不提供影响因子数据。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记忆:发文章,SCI是一定认可的,如果加上E:
1)E在前,不认可(ESCI);
2)E在后,认可(SCIE)。
三者关系图如下:
来源:济沧海学术交流
转自:“谷粉学术互助”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