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制:3 年
专业介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本学科主要培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理性认识和强烈责任感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具体要求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具有较为全面而扎实的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规律,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思维和相应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或者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中从事相应的研究、管理、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方向: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03、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含中共党史党建)
指导教师: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孙伟平、王天恩(本年度不招生)、肖峰、闫坤如、宁莉娜(本年度不招生)、周丽昀、程娜、焦成焕、王治东、夏国军(本年度不招生)、尹岩(本年度不招生)、刘小涛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欧阳光明、叶海涛、沈斐、金瑶梅、申小翠(本年度不招生)
03.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陶倩、顾晓英、张丹华(本年度不招生)、李国娟、魏冰娥、杨秀君(本年度不招生)
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含中共党史党建)
忻平、高立伟、于洪生、张富文、徐光寿(本年度不招生)、韩玲、何益忠(本年度不招生)、于凯(本年度不招生)
考试科目:
1.1001英语
2. 2035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基础
3. 3039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综合
申请-考核办法:
一、申请条件:
1.申请人须身体健康,品行端正,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①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得硕士学位;
②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报到前取得硕士学位);
③在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申请人,须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3.计划类不招收在职定向考生,入学前考生须将本人全部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博培类属于上海市辅导员专项计划,只接收在职定向考生,面向上海高校工作5年以上(含5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在编在岗辅导员,包括一线专职辅导员、校(院、系)分管及从事学生工作和宣传工作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
4.申请考生对学科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需出具5年内相关科研成果证明。
(1)计划类需要已经以第一(或导师以外的第二)作者公开发表2篇及以上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同等数量下论文期刊级别越高者越具有申请资格。
(2)博培类需要已经以第一(或导师以外的第二)作者公开发表1篇及以上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且获得过市级及以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荣誉或已出版专著、主持过市级及以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课题等。
5.外国语限定为英语。至少达到大学英语四级 425 分(折合百分制 60 分)以上,托福(TOEFL)、雅思(IELTS)、 GMAT、 GRE可作英语水平参考。
6.本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
二、 申请材料:
1.《大学 2022 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A4 纸正反打印);
2. 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位认证报告)。
①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学历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须申请书面认证报告后复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s://www.chsi.com.cn/xlcx/brcxff.jsp;
②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看学位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位验证报告,具体申请操作方法见:https://www.chsi.com.cn/xlcx/brcxff.jsp;
③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籍验证并下载打印学籍认证报告。
④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
3.身份证复印件;
4.本人的硕士成绩单(复印件需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部门公章);
5.两位与报考专业或相近学科的正高级职称专家亲笔签名的推荐书(具体格式可至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文件下载”栏目中下载,用 A4 纸打印);
6.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7.科研成果(含已取得的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或专著等复印件(论文复印件应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及正文全文,如论文被 SCI、 EI 检索,需提供相应检索证明原件);
8.突显本人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9.考生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详细科学研究计划书(可至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文件下载”栏目中下载,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
10.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
11.博培类考生需提供所在学校人事部门出具含有工作年限的辅导员系统身份同意报考证明,证明必须明确目前所从事岗位及工作年限。申请人必须保证以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报考和录取资格。
三、申请程序:
特别提醒:计划类和博培类最终名额以学校实际下发招生指标为准。
1.报名
申请人在报名期间登录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进行网上报名(考试方式选择“申请-考核”)。网上报名时须按照《上海大学 2023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要求交纳报名考试费、打印报名表、寄(送)报名材料和申请材料,过期不再受理。
2.审核
(1)学院博士招生工作小组按照教育部招生文件、我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以及我院具体要求等,审查考生基本报考资格,并基于专业素质、学术水平、综合素质能力及培养潜质等方面综合评价确定考生进入综合考核环节。
(2)博士招生工作小组对考生初审材料充分讨论并匿名投票表决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博士招生工作小组对材料初审情况负有解释责任。
3.综合考核
(1)综合考核采取面试形式,面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综合考核从外语水平、专业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
(2)面试小组由不少于5人的博导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3)面试科目为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
(4)考核总成绩:考核总成绩满分为500分,包括:英语( 100分),专业基础(200分),专业综合(200分)。
4.录取
(1)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 的原则,依据考生复试成绩,分别按计划类和博培类由高向低顺序录取。
(2)面试成绩不合格者(低于面试成绩的60%者)将不予录取。
(3)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纸质材料接收人(请考生务必选择顺丰或EMS快递邮寄):
邮寄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2号楼马克思主义学院517室
邮编:200444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21-66132442
备注:
李国娟、金瑶梅、王治东、于洪生、沈斐,五位导师仅招博培计划生,是否具有招生名额以实际下发为准。
参考书目:无
导师介绍(按导师姓名拼音顺序排列):详见官网
来源: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转自:“马理论学术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