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碳减排】中国区域碳市场试点在减少企业排放方面的有效性

2023/4/24 16:49:31  阅读:77 发布者:

原文信息

   目: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regional carbon market pilots in reducing firm emissions

   者:Jingbo Cui, Chunhua Wang, Junjie Zhang, Yang Zheng

   刊:PNAS

   间:2021.12.20

一作单位:Division of Social Scienc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Kunshan, China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109912118

+

研究背景

中国承诺其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了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中国实施了排放交易制度(ETS),以实现具有成本效益的气候减缓。中国于2011年宣布并于2013年启动的区域碳排放交易制度试点,标志着中国首次系统地尝试使用市场化工具来规范企业碳排放。在区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于2021年推出了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全国碳交易体系。随着中国准备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排放交易制度是否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有效方法已成为争论的焦点。

考虑到碳排放法规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中国在区域试点中尝试了基于量和基于率的配额分配规则。以量为基础的规则规定总排放量的上限,而率为基础的规则规定排放强度。基于率的规则比基于量的规则产生更小的监管压力。较少的监管压力导致了低碳价格和很少的配额交易。2013年至2015年,区域排放交易体系的平均碳价格为5.6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运行第一周的平均碳价为7.8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额度交易一直是零星的,大多数交易发生在接近合规截止日期的狭窄窗口内。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排放交易制度,特别是区域性的排放交易制度试点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低碳价格能否激励企业减少排放?第二,一个很少买卖配额的单薄的碳市场是否仍然有助于企业减轻合规成本?对此,本文综合评估了中国区域排放交易制度试点对企业排放和经济成果的影响。

+

研究结果

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在配额交易启动后有效降低企业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作者将ETS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公告(2011年至2012)和配额交易(2013年至2015)。在宣布阶段,ETS效应捕捉了预期效应,是负的,但在首选模型中统计上不显著。ETS效应在交易阶段开始显现;首选模型估计,排放交易制度将总排放量降低16.7% ,排放强度降低9.7%

企业通过节能和燃料转换实现碳减排。在碳法规下,企业可以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和/或改用低碳燃料来减少排放。为了研究企业实现减排的渠道,作者估计了ETS对企业能源消耗(Energy)、单位产值能源消耗(Energy /Output)、单位能源消耗碳排放(Emission/Energy)以及天然气占总能源的比例(Natural gas ratio)的影响。与基线结论一致,ETS效应主要发生在交易阶段。具体而言,ETS将企业能源消耗降低了13%。碳排放的减少也是通过燃料切换。受监管的企业通过转向低碳能源,将每单位能源消耗的排放量降低了3.7%。特别是,ETS将天然气的份额提高了3.7%。因此,节能减排占减排的比重最大,而燃料转换也有助于降低排放。

企业对ETS的反应是减少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在保持相同产出水平的同时提高生产率。对于企业如何根据排放交易制度做出经济调整这个问题,作者考虑了三类企业属性,包括投入(劳动力、资本、资本-劳动比、工资和投资)、产出(产值、增加值和出口)和生产率(产出-劳动比、产出-资本比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受监管的企业会根据碳定价调整生产要素。ETS在公告阶段减少就业6.6% ,在交易阶段减少就业11.8% ETS在交易阶段减少了15.6%的资本,而在公告阶段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由于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不受影响,ETS对资本-劳动力比率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ETS对工资率和投资的影响在统计上也不显著。在排放交易制度(ETS)诱导企业减少排放的同时,它也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率。在交易阶段,采用两个替代TFP指标后,ETS将生产率提高了29.1%5.6%

高碳价和活跃的碳权交易更有可能刺激企业参与减排。碳价格每上涨1%,总排放量会下降0.043% ,排放强度会下降0.022% ;周转率每增加1%,排放总量降低3.75% ,排放强度降低2.41%

基于量的配额分配规则比基于率的规则产生更强的减排激励。基于量的规则将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分别降低了39.9% 43.6%。在基于率的规则下,排放交易制度对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减弱了28.4%41.4%

+

编者按

碳价格在激励减排方面起着核心作用。与碳的社会成本或其他成熟碳市场的水平相比,中国区域碳交易体系试点的碳价格相对较低。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碳市场薄弱,碳配额缺乏流动性。如果中国能够将其碳价格提高到欧美的水平,将能够减少碳排放。此外,碳配额的分配规则很重要。基于量的规则比基于率的规则产生更大的监管压力,因为后者隐性地补贴了生产。然而,2021年推出的国家碳排放交易制度(仅覆盖发电行业)采用了基于费率的方法。鉴于中国已承诺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没有明确排放上限的国家排放交易制度不太可能实现中国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个从基于率的制度到基于量的规则的过渡。

转自:“西农RE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