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木子李学长好
影响不大,有时甚至忽略不计
介绍一下我自己,本人二本专业,本科绩点2.0出头,排名倒数,未获得任何奖学金,也未参加学校学院的学生会等组织,大学三年妥妥学渣一枚,考研复试笔试、面试并列第一,成功上岸某211。
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本科经历对考研复试的重要性并不大。
那么,本科经历对考研复试的影响是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你要了解考研录取规则。考研总分=初试折算分数+复试笔试折算分数+复试面试折算分数。初试分数不仅仅决定了你能否进复试,还影响你复试的总得分,因为初试分数会按照系数折算到复试里面,有的学校是30%,一般不超过50%。这就是为什么初试第一很难被刷掉,并不是说初试第一的同学复试一定也是第一,但是初试分数帮他复试拉了一些分数,这种人起跑线就很高,所以只要不是表现很糟糕的那种,一般都能顺利录取。
第二,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一般笔试比面试的比重更高,有的学校笔试比例是70%,面试比例是30%。本科经历也只是对面试有一点影响,而大部分情况下面试分数也相差不多,真正拉分的是笔试成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看起来很优秀的同学(本科经历丰富)反而被刷掉,因为笔试成绩不好啊,这是客观成绩,无法改变。
第三,复试面试也分为专业类问题和生活类问题。对于专业问题,完全考察的是考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面试准备程度,如果你初试专业课分数很高,复习的也很好,应答起来自然没问题,和你本科经历毫不相关。对于生活类问题,本科经历确实会加分,毕竟这反映了你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侧面反映出考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这也仅仅是一个加分项,对复试中的面试有一个印象分,最终还是看你的综合表现,即使你本科绩点满分、国家奖学金、全国大赛一等奖等各种荣誉加身,但是你面试表现不好,这些也都一点没用;相反,如果你什么经历都没有,但是你面试表现好,给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反而能获得面试高分。
知道了本科经历对复试面试的影响,有人会问,难道这种劣势就无法改变了吗?
答案是:可以改变,学会包装自己。
学长我参加过几年复试,初试 400+被刷的,我都见过不少,实在是太可惜了!
初试分数高、本科荣誉多、本科成绩好等等
这些都并不代表你就是导师喜欢的学生,也不代表你就可以轻松大意。
实际上,很多人觉得复试黑幕是因为初试分数太高被刷,有的甚至390+ 、400+最后复试被刷,觉得凭什么?但事实上,初试分数并不是导师最看重的加分项。因为初试分数高不一定就能为导师带来很高的价值,导师招你进课题组是做事情的,分数高不代表能力强。
他们需要的是能帮他们推进课题进展的学生,所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英语能力是基本前提条件,毕竟还经常需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此外,面试过程中的情商也至关重要,情商高的学生会让导师觉得很舒服、很喜欢。
所以说,只要你通过了初试,初试成绩、本科成绩、本科荣誉等就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复试整个过程中展现出的综合能力和特点,而这些能力是否是导师课题组所需要的。
老师凭什么会觉得你比其他人优秀?老师考虑的肯定不仅仅是你的成绩,更多的是他课题组的需求,只要你体现的信息能够满足老师的需求,老师自然会产生对你深入了解的兴趣。
那么,复试导师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只有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了,然后充分准备,尽可能地表现好自己,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让导师觉得你是与众不同的,你自然会在复试中脱颖而出。
导师需求—专业基础
复试面试的时候会有专业问题提问,但不会涉及特别深入,一般都是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只要把初试、复试指定教材复习好,应对起来肯定没问题。要注意的是,虽然提问的问题我们可能“懂”,但是却不一定会“说”,要学会通过合适的方法表达。
这就是由初试的“写”转化为复试的“说”,回答问题时候,必须要体现你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过程和逻辑性,从问题的原理(是什么)、发展过程(为什么)、具体应用(怎么样)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某种程度上,你对一个问题的切入方向和回答思路可以反映出你的学术潜力是怎样的。
导师需求—英语能力
基本上所有的学校复试都会考察英语能力,一个是英语的自我介绍,另一个就是英语问答。自我介绍要事先准备好,并且背诵的很流利,但是要达到不像是背诵而是现场发挥的效果。大部分同学的英语口语和听力都是短板,一般只要你能用英语流利地和老师交流,基本上就会让老师很惊艳。如果口语发音标准,那自然更加加分。
导师需求—综合情商
情商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考研复试也不例外。对于复试面试中的一些禁忌话题和回答,一定要有所了解且事先避免。比如:
老师问:“你为什么跨考本专业?”,考生回答:“本专业不考数学?”这是直接告诉老师们你的数学很差么?
老师问:“你平常的爱好是什么?”,考生回答:“平时没有什么爱好”,还有人会没有一些爱好么?
知乎@鹿十七
每个学校的复试方案上都会对这些问题讲得很清楚,但凡用点心去认真研究下你要考学校的复试方案都可以很清晰的就看出来包括本科荣誉、本科成绩、竞赛论文、本科出身等等对考研复试的影响。
上述的这些因素都会在考研复试时有一定的占比,但也仅仅有那么一点占比而已!一般在招生信息网或学院官网可以查到,里面会对很多同学关注的本科成绩呀、英语水平、是否有论文、专利、竞赛、科研获奖呀等等对考研复试的影响,一目了然的都看出来。
一般在复试方案,都会包括初试复试占比、具体复试组成等内容,由此可看出:本科成绩、是否有论文、竞赛等内容具体占比,分析出自己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大体上会有多大劣势。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实情:绝大部分考研人其实都没有,有的都去保研了,特殊的专业除外。
1、关于复试线、复试名额和特殊情况的说明,相对很清晰
2、复试需要准备的材料,这里就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关注的:本科成绩、英语水平、论文、专利、竞赛、科研获奖、参与课题及学生社团等相关资料是否重要,结合复试方案便可以看出具体的重要性了。
3、具体复试方案,比如复试时间、复试方式(远程)、复试的内容(包括复试科目、综合素质和PPT要求等内容,相对很详细了)
4、成绩计算方式
详细阐述复试150分的组成,面试150分(包含外语听说20分,专业基础知识60分,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20分,科研创新潜力30分,综合素质20分)。
综合成绩=初试成绩(按满分150分折算)*70%+复试成绩(满分150分)*30%,这里折算下:
初试:复试比例为7:3,复试仅面试,由外语听说20分,专业基础知识60分,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20分,科研创新潜力30分,综合素质20分组成。
这里还是给大家解读下,毕竟这里是知乎哈。这里初试:复试是7:3,但是初试成绩要折算到150分,我们来算算:初试的1分和复试的1分到底值多少钱?
初试1分:1/500*150*0.7=0.21;
复试的1分:1*0.3=0.3;所以复试1分相当于初试的1.43分。当你复试面试比别人高1分,相当于可以抵初试的1.43分,复试面试比他高10分,可以抵得上初试他比你高14.3分。最后看谁的初试、复试加权成绩最高,谁的排名就靠前。
所以,求人真心不如求己,就像考研备考过程一样,在考研择校、考研复习时很多人习惯去问别人怎么样、怎么样,其实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一次性解决,这种才叫真正用心复习,而不是虚假努力!
研能不能成功最最重要的两件事分别是:选择适合的学校和考尽可能高的分数!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