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南大学社会学考研上岸经验贴

2023/4/23 14:59:47  阅读:20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考研成长社 ,作者小组长最棒的宝贝

基本情况

本科就读于普通211经管类专业,跨考中南大学社会学,一战上岸。初试总分375,政治72,英语62,理论122,方法119,中南今年复试线340,初试、复试均排名第四。

考研这一年真的很感慨,面对的不仅是跨考零基础,实习半年的压力,还有考前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身体生病带来的煎熬,但是大家一定要坚持。即便是考前一天特别难受,待在寝室非常焦虑和恐慌,我也一直暗示自己能多学一点是一点,不管结果怎样,把能做的都做好。

一、备考时间轴

(一)上半年

个人情况比较特殊,去年上半年一直在实习(学校硬性规定的实习单位和时长),从110号开始到630号才结束,每天工作8-9个小时,月休4天,中间因为疫情休假25天。从3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利用非上班时间,在实习结束之前完成了以下任务:

1. 英语单词过完一轮,英语阅读从01年做到10年。

2. 两本主要的专业课书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以及风笑天的《社会研究方法》过完了一遍。

3. 跟着学术志的辅导课(大概4月上旬报名进班)学完了概论部分,并且按照课程作业的要求梳理了整本书的框架,方法学完了基础入门部分。

(二)暑假

本人暑假在家里学习,个人感觉学习效率不如在学校高,而且暑假比较热,以及家里偶尔会有客人,学习效率是会受到影响的,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学习进度如下:

1. 英语继续做阅读,积累词汇,分析长难句,总结阅读方法。

2. 专业1开始整理概论的笔记,看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继续跟辅导课,以及整理框架和笔记。

3. 专业课2也开始整理笔记并继续跟上课程,完成作业。

4. 八月中旬开始买政治资料,学习马原部分。

总结整个暑假的学习情况,个人感觉是比较混乱的。

首先是概论笔记的整理,我是从别人那里买了纸质资料(不是最新版),然后自己整理到电脑上,知识点不全还没进行补充,所以一直到开学还不能打印下来直接背。

理论部分学完了古典时期和部分现代理论家的思想,笔记还有三章没学的没整理。当代的理论家由于时间不够,考前一直没有学(有了解历年中南几乎没有考过当代的理论,但是时间还是要学,因为题目有变难的趋势,今年真题就比往年考得更灵活)。

方法风笑天老师那本书出了统计部分都学完了,并且这本书的笔记也都整理好了(除了统计),我是根据老师上课的课件来整理的,课件很全,而且内容足够用来答题,所以整理起来特别快,并且每个知识点对应哪些题型,老师也都标记好了,暑假也已经背了3章,统计部分也开始学了。

③ 开学后

9月到12月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并且越往后越要讲究效率,个人不同学科的备考经历如下:

1)英语:9月份,阅读开始二刷10-19年的真题;10月做新题型;11月开始作文和完型;12月背作文以及用近三年的真题进行模拟。背单词贯穿整个过程,后两个月,学英语的时间越来越少。

2)专业1(社会学理论)

9月学完现代理论家的思想,并整理笔记。概论部分的笔记还在整理,在别人资料的基础上,面对着教材进行补充,结合老师上课的课件把书上没有的都补充进去,最后把自己整理的资料都打印出来。

10月开始背,在背每一章之前,我会根据自己整理的资料手绘一张简易的思维导图,让自己背书的思路更清晰,这个月才背完第一轮,并且报的学术志的辅导课月末已经开始模考了,这时候脑袋空白,几乎什么都写不出。

11月加大背书强度,概论开始背第二轮,理论开始第一轮,每天一章概论一章理论。这个月也有模考,经历考试和老师对答题技巧的讲解,背书更有针对性,题目要答什么就背什么,有了技巧,背书记忆更深刻。

12月继续背,概论背到第三轮,并且开始看着思维导图背一章的内容,理论背完第二轮。这个月最后一次模考,明显感觉自己有东西可以答了,并且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细节也运用到模考中。

考前几天,把概论和理论又快速过了一轮,考场上知识积累加技巧,答题如行云流水,即便有些题真的不会,也能尽量写满。

3)专业2(社会研究方法)

9月开始背书,也是根据思维导图背,除了统计部分,其他知识点过完一轮。同时跟课程学完统计部分,并完成作业进行巩固。

10月第二轮背了一半,并做真题上的计算题。

11月进行了模考,也是什么都答不出,继续背书巩固,熟悉各种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12月背到第四轮,最后一次模考可以答得很顺了。

4)政治

肖八出来之前,在听徐涛的课并做1000题。然后肖八选择题刷了两遍,背了一遍,走路的时候听腿姐带背。12月做肖四,背选择题和大题。大题只背了前面两套,后面头疼咳嗽没背完。

个人经历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情况,所以下面从参考书目、专业课学习(真题、考纲、笔记、背书、模考)和复试这几个方面来提炼我觉得可以参考的专业课备考经验。

二、参考书目

(一)专业1

咱们一本一本来看。

《社会学概论新修》是基础和重点,历年真题名词和简答大部分来自这里,这本教材逻辑体系非常清楚,是按照社会运行的条件、微观运行、宏观运行以及非常态运行这样的逻辑来的,可以先粗读一遍,然后整理出框架和笔记。

《社会学教程》这本书可以作为前面那本书的补充,没有的知识点可以加进去,如果是同一个知识点,只是表述不太一样,以郑杭生的为准就行。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是学习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参考书,可以先自己阅读,然后结合别人的总结梳理自己的框架和笔记。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这本书可以结合侯钧生的一起学习当代的理论家,讲得很详细,但需要挑重点看。

《中国社会学史新编》这本书往年考得很少,但也有可能考,相对来说没有概论和理论重要,但也需要通读梳理笔记进行背诵。

个人觉得理论部分是比较难理解的,可以从理论家的生平、核心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梳理,还可以结合他们的时代背景和想要解决的问题来理解他们的思想。

(二)专业2

《社会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基础、系统、全面,可以以它为基础整理自己的笔记。

《社会调查与统计》对于考中南的同学来说非常重要,今年考到的像因子负荷、详析模型就都是这本书里的名词,并且考纲上的目录和这本书的目录非常相似,所以大家在整理第一本书的基础上,一定要阅读这本书,然后进行补充。

《社会统计学》可以作为学统计用的参考书,内容非常详细,但可以挑重点看像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分析、参数检验、假设检验、卡方检验等比较常考,学统计要多做题,自己动手算才知道有没有掌握公式和知识点。

三、专业课学习

(一)真题

真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校考察哪些知识,题目风格是怎样的,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那么如何是用真题呢?

首先真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考频。根据真题在参考书目上进行标记,考到过一次就写正字记一笔,所有真题整理完后就知道考频最高的是哪些知识点了,可以进行重点复习,这项工作在读完两门专业课最基础的参考书后就可以开始了。

真题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进行练习或者模考。尤其是近三年的,练习的时候可以检查哪些知识点复习不到位,进行查漏补缺。

第三个作用就是看学校出题的难度变化。对比以往真题,今年题目难度明显增加,以专业一的简答为例,以往的一些简答就是概论书上的课后习题,背下来就行,今年的简答考到了不同理论家思想的比较,分析不同思想流派对同一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可以看出出题人对考生理解归纳以及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要求提高了。

(二)考纲

利用考纲可以遵循这一原则:考纲上有的一定要学,但没有的不代表不会考。今年就有个10分的计算题是考纲上说不考但是考了的。

(三)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有几个要点,一个是要全面,综合不同参考书进行整理,第二是要有体系、有逻辑,自己能根据逻辑来背书,第三是摒弃完美主义,例如追求排版一定要特别精美,不能有一个错别字等等,这样会在整理笔记上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大家可以根据别人整理的电子版的笔记或者辅导班老师的课件进行补充,不要对着纸质书自己重新整理,这样会降低效率。笔记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版的,根据自己的习惯来,个人的笔记是打印到A4纸上,每一章订到一起,每本书的笔记放到一个文件袋,这样不容易丢,背书拿几张纸就行,不会觉得重。如果想要彩印,可以去淘宝找打印店,据说比较便宜,质量还行。

(四)背书

个人建议在暑假结束前就整理好所有笔记,开学就一定要开始背第一轮了,实在没整理完也要一边背一遍整理。

可以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背,不过我是先背一轮再背第二轮一直往下背,第二天快速扫一眼昨天的,不要纠结是不是还背得出,因为这样会让自己更焦虑,尤其是第一轮。一般第一轮结束并不会记得什么,去模考可能一个字也写不出,但第二轮第三轮速度越来越快,记忆更加深刻。背书的时候要扎实一点,每个知识点都不要遗漏,要合上书,看着思维导图也能复述出来,当然第一轮可能做不到,但我试过第三轮开始是可以的。

(五)模考

模考很重要,不仅可以检验复习情况,还可以锻炼应试能力,在模考中把握做题时间,灵活运用答题技巧,规范书写等等。

我是11月初就开始跟学术志的模考,大概一个月两次,有老师阅卷和讲评,通过模考我发现自己背书背得很不熟练,通过老师讲解每种题型的答案构成,例如名词包括概念、亚概念、特点、分类等,背书的时候背这些,答题的时候从这几个方面回想,整个答题过程会更顺并且容易踩到分。再比如方法会考到设计题,这种题怎么做,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也是自己模考一遍,犯了错误,然后通过老师指出自己改正,在后面的模考中就很少犯细节上的错误了。

(六)复试

复试特别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例如笔试一般是论述题,需要考生对一个学科有自己综合全面的理解,并且有自己的答题逻辑。

面试英语口语很重要,一般大部分学校都要求进行英语自我介绍,需要提前准备,并且自我介绍语句之间要有逻辑,才好记忆,紧张的时候不会遗漏。综合面试考察个人对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力,这种题目尽量多答,要有逻辑地分点作答,并且分析某一社会现象最好运用到专业知识。

最后是一定要进行模拟,这里很感谢学术志小组长陪我们进行模拟面试,在模拟过程中发现自己英语自我介绍逻辑不行,背得不顺,经过两次修改以及反复练习,最后在正式面试时我的自我介绍非常流利,回答后面的题目也更加有信心了。

四、自我总结

(一)不足

1、复习不够全面。例如董老师的那本书我知道很重要,但没有完整学完,后来拿到试卷发现考了名词解释“因子负荷”我完全不会。还有理论家思想对比的题,老师上课梳理过,由于时间不够,加上历年真题没考就没有着重复习,结果考试考了。

2、迷信考纲。以为考纲上没有的就不会考,结果考到了。

3、笔记整理耗时太多,背书开始得晚。到9月底才整理完笔记,最后只背诵了4轮,10月底只背完一轮的时候特别焦虑。

(二)优势

1、自律、内驱力强。这一点贯穿整个备考过程,实习期间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暑假主动避免干扰,集中注意力;开学以后,每天6点半起床,715到自习室开始学习,晚上10点半回寝室,规律作息,12点以前睡觉每天,从不熬夜。这一点让我保持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2、专业的帮助。例如可以向直系学长、学姐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以及学术志的全程班非常适合我这种零基础的考生,不仅帮助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通过对作业和模考进行批改和讲评的方式让我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3、学习伙伴。我在自习室遇到了几位朋友,经常一起在阳台背书,交流学习情况,偶尔一起吃饭散步,很感谢他们很大程度上帮我释放压力,调节备考时的苦闷。偶尔天气好会一起跑步、打乒乓球放松心情,学习相互督促,我们几位朋友五个人中有四个人都上岸了。

考研这一年真的很感慨,面对的不仅是跨考零基础,实习半年的压力,还有考前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身体生病带来的煎熬,但是大家一定要坚持。即便是考前一天特别难受,待在寝室非常焦虑和恐慌,我也一直暗示自己能多学一点是一点,不管结果怎样,把能做的都做好。

转自:“社会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