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通过富集效应在超低浓度下将硝酸盐高效电还原为氨

2023/4/19 14:09:54  阅读:100 发布者:

文献题目:Efficient Electroreduction of Nitrate into Ammonia at Ultralow Concentrations Via an Enrichment Effect

作者:耿志刚

文献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影响因子:32.086

发表日期:2022-07-15

Doi10.1002/adma.202204306

文献导读:

本论文报道了一种3D多孔碳原位包裹的Cu纳米颗粒催化剂(Cu@C),实现超低浓度下高效NO3-电还原为NH3

Cu@C 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样品保留了规则的八面体形态,平均边长为 1.3 µm,表明 Cu-BTC 的原始结构在热解后收缩。与 Cu-BTC 的八面体表面相比,Cu@C 的表面是粗糙的,这是由于原位形成的 Cu 纳米颗粒封装在多孔碳框架内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Cu 纳米颗粒均匀地嵌入八面体碳支架中。XRD43.4°、50.6° 和 74.3° 处的三个不同的衍射峰分别对应于金属 Cu (111)(200) (220) 平面。CuC元素在整个结构中均匀分布。

在不同施加电位下 Cu@C Cu NH3 (jNH3) 部分电流密度。在 -0.9 V vs RHE 时,Cu@C jNH3 -5.6 mA cm-2,比 Cu (-1.6 mA cm-2) 3.5 倍。此外,我们确定了 Cu@C Cu 在各种应用电位下的 FENH3Cu@C -0.3 V vs RHE 时实现了 72.0% 的最高 FENH3,是 Cu19.9%)的 3.6 倍。

2c :在 −0.9 V vs RHE 时,Cu@C NH3 最大产率为 469.5 µg h1 cm2.在不同的 NO3− 浓度下,进一步评估了 Cu@C Cu 的催化性能。

2d :Cu@C 的所有 FENH3 值均高于 Cu。特别是,Cu@C 的最低 FENH3 超过 85.6%,表现出对 NO3− 浓度的宽容差范围。

 Cu@C 达到 301.2 mA cm-2 jNH3,在 100 × 10-3 m 的高 NO3- 浓度下,NH3 -0.9 V RHE 的产率为 25 323.3 µg h-1 cm-2。在 −0.7 V vs RHE 时,Cu@C 100 × 103 m NO3− 下表现出 99.3% FENH3

Cu@C OCP 条件下的 Cu K X 射线吸收近边光谱 (XANES) 光谱在 8960 9060 eV 范围内表现出与 Cu 箔相似的边缘轮廓。在 NO3- 电还原过程中,施加电势的增加对边缘轮廓没有明显影响,表明 Cu@C Cu 物种的价态与金属 Cu 一致。在 NO3- 电还原过程中,Cu@C 催化剂中的 Cu 物种保持稳定的金属状态。Cu@C Cu Cdl 分别为 23.5 20.8 mF cm2。考虑到 Cdl 值与 ECSA 正相关,可以通过基于 Cdl 归一化 jNH3 来评估催化剂的本征活性。显然,Cu@C 的归一化 jNH3 高于 Cu,表明 Cu@C 具有更高的内在活性。

相比于Cu催化剂,Cu@C具有更大的NO2-红外吸附峰积分面积。通常认为NO3-电还原的初始步骤是NO3-转化为NO2-,因此Cu@C表面较高的NO2-浓度说明有更多的NO3-被还原,表明Cu@CNO3-电还原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

有限元分析结果说明,在NO3-初始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于纯Cu颗粒,Cu@C表面NO3-浓度更高,这个现象可以归结于Cu@C中多孔碳框架对NO3-的富集效应。该富集效应可以在催化剂表面富集NO3-,进而促进传质,从而可以在超低浓度下有效地将NO3-电还原成NH3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