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渊,李晓慧,王彩,敖小波.共享审计师与“执业网络”的“传染效应”:基于关键审计事项的证据[J].会计研究
摘要:本文锁定2016-2019年为上市公司出具关键审计事项的会计师事务所,以这些事务所承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将被出具关键审计事项的公司定义为"被联结公司",将与之共享至少一位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公司定义为"联结公司",研究因共享审计师形成的"执业网络"在关键审计事项出具时的效应。结果表明:共享审计师可以在向"被联结公司"出具关键审计事项时获取经验和信息,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和执业质量,并将之运用于"联结公司",提升"联结公司"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这种效应类似于网络研究中的"传染"现象,故将其命名为"传染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联结公司"业务集中度越高、自身规模和所聘事务所规模越大,则"执业网络"内注册会计师沉淀的经验和累积的能力越多,"传染效应"越明显。
关键词: 执业网络;关键审计事项;共享审计师;传染效应;
李雪松,党琳,赵宸宇.数字化转型、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
摘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是提升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本文构建了数字化转型促使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8—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这一开放式创新行为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使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企业的创新绩效也因此显著提升;拓宽海外子公司的分布广度有助于进一步释放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对其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在创新资源相对薄弱的城市,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大于创新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分析师关注度正向调节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供应链集中度、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该提升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开放式创新活动、打造具有较强韧性及较高安全性的国际创新协作网络进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开放式创新;全球创新网络;创新绩效;
邓慧慧,刘宇佳,王强.中国数字技术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研究——兼论网络型城市群建设[J].中国工业经济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流动空间成为配置资源的底层逻辑,各种功能要素的空间流动不断冲击与重塑城市间联系,成为一体化空间网络的新机制和新动力。本文基于企业数字技术合作专利大数据刻画中国数字技术城市网络,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网络地位提升的组态路径,以此响应网络型城市群建设的空间实践。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城市网络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结构流动性,空间连接的“流动”与“黏性”并存。表现在核心节点强而不多,并与其他核心节点产生“强强联合”的高密度连接;边缘节点多而不强,呈现“择优”依附于核心节点的弱连接。(2)数字技术城市网络总体受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分布格局的驱动呈现多重异质性,需要因地施策培育多样化的网络系统。南方依托民营企业形成了多层级多中心紧密度高但覆盖范围小的网络结构,要激励核心节点做强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北方依托国有企业形成紧密度低但覆盖范围广的、以北京为单中心的结构,要鼓励去中心化合作并推动形成新的稳定节点。(3)城市的网络地位受到行政级别、经济规模与营商环境生态共同影响且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在上升。其中,“技术-组织-环境”条件的完善是提高城市网络地位的主要方式,而“组织主导型”发展路径是数字经济发展低水平城市嵌入网络的可行选择。本文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网络型城市群,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要素流动空间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孵化平台;资源联动;联动策略;孵化机制;内层网络情境;
陈紫若,盛伟,张先锋.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不对称影响——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摘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全球贸易协定网络究竟通过何种机制对国际创新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中国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所必须厘清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在充分考虑“第三方效应”的基础上,构建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和节点传递性指标,利用2000—2018年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数据,实证检验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全球贸易协定网络显著促进国际创新活动。虽然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和节点传递性分别促进和抑制国际专利数量,但是节点中心性的正向影响大于节点传递性的负向影响,其整体影响为正。进一步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制度环境水平国家(或地区),全球贸易协定网络的创新促进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制度环境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受到的促进作用更强烈。贸易协定异质性分析表明,签署关税同盟、第二代贸易协定、多双边贸易协定、签署服务条款和TRIPs-plus条款等的国家(或地区)更有可能从全球贸易协定网络的创新促进效应中获益。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从全球贸易协定网络视角探究推动国际创新活动的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国际创新活动;制度环境;不对称影响;贸易协定异质性;
杨子晖,李东承,王姝黛.合成网络新视角下的输入性金融风险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摘要:本文结合新近发展的多元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创新性地将“去一法”拓展至非线性分析框架,并从回报率网络、波动率网络以及尾部风险网络的多重网络视角展开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一传染网络相比,合成网络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识别重大风险事件,其网络密度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急剧上升,而且在高风险时期,尾部风险子网络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还发现,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主要存在两类影响因素:一是制度因素能够对各市场金融风险的易感程度产生影响。经济自由度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一国(地区)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也相对较高;同时,与固定汇率相比,实施浮动汇率制度的市场更可能面临输入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二是实体经济关联加剧了两两交互市场间的风险溢出关联。资本流动与跨境信贷均可能成为金融风险传导的重要渠道,金融风险可能通过市场间的实体经济关联在全球范围内交叉传染。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金融开放持续深化的背景,对完善输入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处置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这将有助于为“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网络合成;去一法;风险防范;
刘林青,闫小斐,杨理斯,宋敏.国际贸易依赖网络的演化及内生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摘要:两国之间的贸易依赖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的贸易关系,还应考虑贸易网络中的"第三方效应"。对此,本文运用国家贸易依赖新测量构建起国际贸易依赖网络,对其结构特征展开分析和可视化,进而基于网络理论推断影响其网络演化的内生机制,并利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随着贸易依赖关系可替代性的增强,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表现出下降趋势。(2)国际贸易依赖网络整体上呈现"中心—边缘"的典型结构特征,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凸显,中心度排名由第七跃居第一,在贸易依赖网络中的位置由边缘向中心转移,取代日本,与美国并驾齐驱。此外,"中—美"双子星领导的"亚太贸易圈"与德国领导的"欧洲贸易圈"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依赖网络中最重要的两大社群。(3)国际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内生机制,如互惠效应、偏好依附效应、连通效应、传递闭合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等影响,路径依赖特征明显,忽略内生机制会导致实证结果明显存在偏差。本文的研究为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基于系统依赖视角的新思路,也为国际贸易研究开拓了新场域。
关键词:国际贸易依赖网络;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内生机制;中美贸易地位;
转自:“社科学术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