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肯塔基大学Daniel J. Brass教授:社会网络分析发展历程与新发展

2023/4/17 15:17:53  阅读:146 发布者:

肯塔基大学管理学系Daniel J. Brass教授的论文New Developments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确定了组织(organizations)中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的最新趋势,并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对于经管学者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Brass, D. J. (2022). New Developments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 225-46.

本文作者:Daniel J. Brass

社会网络分析在经济管理领域研究价值、潜力巨大,掌握该方法,有助于扩展研究视野,有兴趣可以参加社科学术汇组织的《Python社会网络分析》课程。转发本推文到朋友圈可以获得8折优惠。

这篇综述的重点放在人际(interpersonal)网络上,省略了组织间网络。该文围绕两个社会网络主题展开:结构洞与中介者(structural holes and brokerage)、连接的本质(nature of ties)。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在传统的结构分析中加入情感(affect)、行为、认知;采取一种以他人为中心(alter-centric)的视角,包括对中心个体(ego)和他人(alter)的关系性(relational)进路。本文提议:超越结构洞与中介者研究的三元关系结构,将他人视为中介者;延伸了连接的本质,以将负面(negative)、多重(multiplex)、休眠(dormant)连接纳入。研究的挑战在于回答这一问题:社会网络分析中,接下来要做什么?

社会网络基础

社会网络是一组连接(ties),代表一组社会行动者(个人、团体、组织等)之间的某种连接(或缺乏连接)。行动者之间的连接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相似性,如位置、群体成员身份、性别;社会关系,如亲属关系、角色、友谊,或仅仅“知道”某人\某事;互动,如与人沟通或给人建议。多重性是指行动者以多种方式连接在一起。不同类型的连接将导致不同的网络,尽管存在重叠是大多数网络的典型特征,并且可以成为促进网络连接的积极效果。在组织学研究中,连接往往涉及到某种形式的互动所产生的信息流,如沟通或建议;或更抽象的连接,如信任、友谊或影响。我把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称为“自我”(ego);与自我有直接连接的其他行动者被称为“他人”(alter)。

行动者通常被说成是嵌入(embed)在一个关系网络中。二元(dyadic)连接是社会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与社会网络的假设一致,即个人不能被孤立地考虑。社会网络视角的独特贡献在于:它超越了二元关系,提供了一种考虑两个以上行动者的结构安排的方法,包括间接连接或路径。正是二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网络。

社会网络研究的重点是关系(连接),以及这些关系的结构,而不是(其他的)行动者属性。连接形成的相关因素包括空间和时间上的接近性(proximity)、嵌入性(embeddedness)、互惠性(reciprocation)、同质性(homophily,与相似的人互动的倾向)、平衡性/传递性(transitivity/balance,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社会焦点(social foci)、人格(personality),以及在组织中,所需的工作流程(workflow)和等级连接(hierarchy)。

人们开发了大量的网络测量方法。这些结构性测量可以进一步分类为点测量(point measures)以及整体网络测量(whole network measures),一个行动者在网络中的点中心性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体现(度degree:连接的数量;接近度closeness:到达网络中其他每个行动者所需的直接和间接连接的数量;中间度betweenness:该行动者在网络中连接其他两个行动者的最短路径)。

整体网络数据的收集是通过指定一个有界限的行动者群体(如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并收集该群体内所有行动者的关系数据。密度(density):实际连接的数量除以网络中可能连接的总数。整体网络有时被描述为小世界结构,其中紧密连接的行动者集群有少数连接集群的桥(bridge)连接;或核心-外围(coreperiphery)结构,其中核心由少数连接的行动者组成,外围行动者与核心相连,但不相互连接。

自我网络(ego network)测量,一个自我中心网络只包含焦点行动者自我与他人的直接连接,以及他人(alters)之间的连接。自我网络通常产生点测量(尽管人们可以计算自我网络密度)。自我网络可以从整个网络数据中提取,但更典型的是基于从焦点行动者那里获得的信息构建的。

除结构性方法外,网络研究还采用了关注连接本质(nature of ties)的关系性(relational)方法,侧重于连接的实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存在,如弱关系理论。林南还提倡一种基于资源的方法,其重点是他人的资源。例如,与中心的、强大的他人的连接可能比与边缘行动者的连接更有帮助。网络研究者还开发了一种认知方法。

组织学中的社会网络研究历来集中在两个广泛的研究领域: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和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社会资本研究的重点是为什么行动者会有差异:为什么有些行动者在权力、业绩、奖励等方面比其他人更成功?例如,波特认为,社会资本会累积到那些与自己的同伴间没有相互连接的人身上。他的理由是,这种关系为一个人提供了多样化、非重复的信息,可以提高创造力和绩效。然而,科尔曼认为,密集连接的网络,即他人之间相互连接,会增加社会资本,因为这样提供了监督和制裁行为的机会,以及信任和互惠的规范的发展。这两种理论都是关注社会资本的网络理论的例子。

结构洞与中介者

在过去的15年里,结构洞和中介者研究一直主导着社会网络分析。当被指定为中介者的自我与两个或更多原本没有连接的他人有连接时,就存在结构洞。格兰诺维特呼应了这一概念。研究从弱关系作为结构洞的中介者,转向对网络连接的更直接的、结构性的测量;即简单地分析网络模式,以确定自我连接到原本不相连的他人(开放三元关系,即3个节点中有2个是互不相连的)。随着波特《结构洞》的出版,关于结构洞和中介者的研究显著增加。

此后的研究证明了波特和科尔曼提出的机制都存在。同时,研究也确定了结构洞-因变量间关系的调节因素,如信任(trust)、权力和地位(power/status)、性别(gender)、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和文化(culture)。

尽管近年来中介行为得到了研究的重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结构洞与中介者的情感成分,优先考虑的是建立绩效、创造力/创新和职业成果。结构洞理论和研究几乎只关注自我,就好像自我是开放三元关系中唯一的中介者。由于认识到自我的控制力有限——他人也可以建立或切断关系——近来的综述呼吁采取以他人为中心(alter-centric)的方法。

超越三元关系:中介者效应不是仅仅局限于处于中心地位的自我的优势。与原本未被连接的他人相连接,同样也代表着与未被连接的社会群体相连接,而这指明了资源的流动新渠道。为了超越三元结构,研究者认为要关注群体成员身份(group membership)。有研究者提出(Krackhardt, 1999)提出“齐美尔式的中介者”,其嵌入两个群体中,是两个群体的唯一连接。同“渔翁得利”不同,齐美尔式的中介者可能同时被拉往两个方向,在两个群体的义务和所要求的时间投入中尽量满足,否则两个群体就可能断联。但进行类似研究的同时,波特的结论也需要被记住——自我中心网络可以解释雇佣表现中的重要变化,不需要依赖于间接连接或成员身份的全面分析。

连接的本质

连接的强度(Strength of Ties):格兰诺维特的关系强度仍然是一个经常测量的变量。弱关系是建立能够获取非重复信息连接的基本前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结构洞所取代,在较小程度上被林南基于资源的关注所取代,或者只是作为一个侧重点加入。波特将因果关系的重点从连接的弱强度转移到它所跨越的结构洞;其他研究者已经转向考察强关系的好处,重点是情感成分(情感强度、亲密感、信任),这些成分由于关注结构性结果而被相对忽视。

除去结构方面,新的发展可能包括:对情感、行为(频率、互惠),和通常被忽视的强弱关系(意识、意图、准确性)的认知方面的关注。这可能涉及到对意识和互惠的非对称性方面的研究。同时,研究也可能关注弱关系是否能变成强关系。

负面连接(Negative Ties):Labianca & Brass2006: 597)回顾了大部分被遗忘的关于负面连接的文献。负面关系被概念化为强度、互惠性、认知/意识和社会距离(直接和非直接关系)的函数。

多重连接(Multiplex Ties):多重连接通常被作为连接强度的指标。最近的研究已经开始把多重性作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概念。

休眠连接(Dormant Ties):休眠连接指的是过去的连接,这些连接已被废弃(在一段时间内不活动),除非有提示,否则可能不会轻易想起。虽然连接的衰减和持久性已经被研究过,但很少有人关注连接的持续时间——一种关系被维持的时间长度。连接持续时间可能是信任、相互影响和帮助动机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重复连接(Redundant Ties):为了通过弱关系和结构洞来突出新的、多样化的信息的价值,重复连接在结构上被定义为:与同一社交圈内互相连接的他人的连接。尽管承认封闭的、紧密连接的连接可以提供信任、互惠的规范以及对不适当行为的监督和制裁,但重复信息并不被视为一种好处。重复连接也能提供可验证的信息。成功的管理者不可能接受来自一个来源新颖的信息,而不通过另一个来源进行核实。

结语:未来可能的七个议题

1.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网络、情感、行为、认知和人口学特征,是否影响中介者效应?

2.政治技能/讨价还价行为,是否比加入/分离行为更能预测中介者效应?

3.情感(强度)、行为(互惠)或认知(意识/准确度)的不对称连接对重要的因变量有什么影响?

4.在社会关系中,与不同对象的积极和消极连接是如何结合的?消极连接是否有积极的结果?

5.包含与同一对象的正负连接的多重关系,如何影响网络的动员和结果?

6.连接形成的传统预测因素(爱好、平衡、邻近性等)是否也能预测休眠连接的重新激活?

7.重复连接和它们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是否有价值(中介者成功、意见或行为改变)?

转自:“社科学术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