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Wang Y, Xie X, Yang Y. Valuing research output: Evidence from a Chinese university[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23: 101964. https://doi.org/10.1016/j.chieco.2023.101964
01
导读
本文是江西财经大学王岳龙老师及其合作者,在2023年3月发表于China Economic Review的最新大作,聚焦于学术成果定价与高质量研究输出问题。本文以一所位于中国的中等排名的公立大学(以下简称为A大学,笔者猜测是江西财经大学)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该校在2011-2019年期间的晋升申请、教师薪酬和学术产出等数据信息,关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奖励结构、激励机制和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产出,并探讨如何为学术成果定价以及当前我国高校系统的研究成果定价是否合理。
本文结合了断点回归和统计生命价值理论(VSL),首先利用回归断点设计估计晋升概率的变化,然后根据统计生命价值(VSL),估计晋升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进而为不同类型的学术成果计算其经济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晋升和奖励制度可以成为提高学术成果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从而激发教师在学术工作上更加努力和高产。
作者发现,对A大学的副教授来说,发表一篇论文价值约为467美元,对教授来说,发表一篇论文价值约为515美元。根据这一结果,作者进一步计算了一位教授发表普通期刊、著名期刊和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单位价值,它们分别约为1538美元、5154美元和20615美元。此外,对教授来说,出版一本学术著作的经济价值约为7723美元,一位教授获得国家政府、教育部和省政府支持的项目分别价值20,615美元、7723美元和2569美元。这些学术成果的价值与同行业内从事类似工作的从业人员的收入相比,高校教授的收入被显著低估。
中国高校教师的晋升与评优程序
02
(一)晋升与评优程序简介
在中国大学中,教师晋升与评优,介于一种竞争与非竞争之间的中间状态。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每所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根据其正式编制的岗位数量以及学生数量,保持一定比例的教职工。这一比例因学校而异,例如,河南省某“双一流”大学根据三类学生的比例: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分别要求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比最高为53%、49%和45%。然而,这一比例在教育部直属大学中最高可达80%。
中国大学的晋升申请评审程序基本类似,大概程序如下:首先,具备评审能力的大学需制定符合省级高等教育法规的标准,申请人按照该标准提交申请材料。高校的教师可分为以教学为主(教学序列)、以研究为主(研究序列)和兼顾教学与研究(教研序列)三类,晋升与评优标准针对每个类别和学科进行定制。在审查晋升申请时,将考虑教育背景、学术经历、教学负担、论文发表以及政府和机构支持的项目数量和级别等多种因素。
在评审过程中,大学将设立三个评审阶段,分别由学院教师晋升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和校级晋升委员会进行评审。在此过程的第二和第三阶段,部分申请人可能因项目、论文、学术著作和奖励等方面的数量和质量而被淘汰。为了便于评审,每所大学都会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申请人的“研究得分”。然后,评审人员主要根据“研究得分”进行投票。由于各大学的学科分类体系不同,计算“研究得分”的公式在不同大学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许多国家重点大学只计算特定期刊排名列表中的期刊发表论文,而高校教师在其他期刊发表的论文则不计分。不同大学之间有不同的学科分类体系,一些领域被视为更符合大学使命的主导学科,大学会在重点发展的领域和学科给予更高的打分权重。
(二)以A大学为例
这里以中国的A大学为例,介绍大学教师晋升和评优制度的流程。A大学不属于211工程、985工程或双一流大学,但是是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可以授予多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排名在中国大约120位左右。A大学的主要学科领域为商业和管理,同时还涉及法律、工程、艺术和科学等领域。
A大学的人事部门会在每年6月公布教师晋升申请的通知。申请人需要填写有关教学和研究的信息,并在校长批准后提交。教学表现通常以教学负担来衡量;在研究方面,同行评审的文章、研究经费和学术书籍是主要成果。A大学为各类期刊分配了一定的评分,以供评审时使用。此外,研究经费根据资助来源的性质而给予不同的权重。“研究得分”的计算规则因作者人数和研究经费来源而有所不同。
“研究得分”在教师晋升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每个申请人的“研究得分”的晋升投票的重要依据。晋升程序如图1所示。首先,人事部门收集和审查所有申请表,然后将申请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通常为三篇论文)发送给两位外部教授进行评审。在外部评审人同意的情况下,申请人将有资格成为晋升候选人。然后,学院教师晋升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和校级晋升委员会依次对候选人进行评审。“研究得分”在这两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很多委员会成员可能不了解候选人,“研究得分”成为他们做出判断的关键依据。
表1和表2提供了A大学2011至2019年教师晋升的详细信息。表3a展示了每年通过晋升门槛的候选人总数,表3b总结了根据晋升门槛的晋升率。图2显示了2011至2019年A大学副教授和教授晋升门槛的趋势。为了进一步评估研究得分在A大学晋升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回归分析了“研究得分”对成功晋升副教授和教授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除了因变量和自变量,文中的控制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是否有海外留学经历、是否获得学校学位、年均教学时数、教学评估以及是否主持国家级项目。结果表明,“研究得分”对晋升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研究得分每增加一分,成功晋升副教授和教授的概率分别增加0.8%和0.5%。根据表1的数据,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的概率分别为57%和53%,因此,“研究得分”的每提高一分,会使得晋升成功概率分别提高1.4%和0.9%。
(三)中国大学教师的收入情况
除了少数高级专业人士按合同享有年薪制外,大多数大学教职工的收入包括以下几部分:岗位工资、职称工资、基本绩效工资、奖励绩效工资和教学科研补偿。其中,岗位工资、职称工资和基本绩效工资占总收入的70%,是教职工收入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奖励绩效工资和教学科研补偿则根据当年或聘期内的教学负担和研究绩效来确定。在2011年至2019年间,A大学的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如果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平均年收入分别为18,462美元、23,077美元和32,308美元。A大学规定每名教职工的教学任务为一年256个教学小时,增加1分“研究得分”,A大学的教学任务补偿为154美元。此外,每个由国家政府支持的项目和每篇在国家顶级或著名期刊上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都将获得额外奖励,范围从770美元到23,077美元不等。
03
断点回归估计
根据Tuckman和Leahey(1975)的观点,发表论文所带来的回报可能包括直接薪资增长、与职业相关的选择效应以及与晋升相关的薪资增长。前两种类型由学术绩效和大学的预算状况决定,是内生的。本文利用基于可观察研究得分授予的副教授和教授的晋升来间接估计学术工作的货币价值。作者认为,晋升的回报代表了申请人学术工作的价值,因此作者使用晋升副教授和教授所需的“研究得分”门槛作为断点,以估计成功晋升的概率变化。结合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之间的收入差异,本文将用以下公式计算一个研究得分单位的货币价值:
在这个公式中,“income increase attributable to the promotion”是已经确定的。根据A大学的数据,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的收入会增加4615美元,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的收入会增加9231美元。由于候选人数量的已知,“promotion threshold”也是确定。晋升概率确定即可以确定教职工每个“研究得分”的单位价值。
由于只有晋升的断点(Threshold)前后,收入才会发现变化。因此,作者用以下模型来设计断点回归模型。其中,Promotionijt 是一个0-1变量,表示年份t的学科j中的候选人i是否成功晋升,1为是,0为否;Eligibilityijt 是一个二进制变量,当候选人的得分大于当年度能够晋升的候选人的最低得分时等于1,否则等于0。作者还控制了学科固定效应μj和年份固定效应γt。εijt 是候选人i的随机误差项。f(nijt)还包括该项与处理变量 Eligibilityijt的交互项。
图3a描述了晋升副教授的概率,图3b描绘晋升教授的概率。两个图在断点附近都有显著的跳跃。对副教授和教授来说,右侧的晋升概率比左侧分别高15.3%和18.3%。结果如表4所示。
晋升为副教授的“研究得分”门槛为63.8,每单位研究分数的价值为473美元($30,163/63.8)。我们可以将473美元解释为为大学A的一名教职员工晋升为副教授愿意支付的费用。同样,由于晋升正教授的“研究得分”门槛是97.9,因此研究分数的每个单位价值是515美元($50,442/97.9),这与副教授没有太大区别。本文结果与Tuckman和Leahey(1975)的结果不一致,后者发现副教授和正教授之间的直接出版回报差距超过50%,并且随着出版物数量的增加,这一差距还在扩大。这可能是因为,(1)按照断点回归的假设,一些“研究得分”在断点附近且未能晋升的候选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很可能被选拔,晋升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只存在一年。然而,现实情况是,晋升为副教授或教授可能不会顺利进行,有些教职工需要好几年才能晋升,晋升为教授所需的时间也比副教授更长。(2)上述对晋升价值的计算没有考虑收入差距的折现值,也忽略了晋升可能带来的好处,包括更多的研究资助机会、参加学术活动以及Tuckman和Leahey(1975)所讨论的与职业相关的期权效应。因此,文章估算的教授,尤其是正教授的实际收入低于他们学术工作的真实价值。
稳健性测试
04
为了保证文章结果的稳健,本文进行了多个稳健性检验(Validity Test)。
首先是自我操作检验(Manipulation Test),从图4可以看出,断点两侧的置信区间重叠很大,密度函数连续。断点的设置是历史数据且多年不变,不受研究设计者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断点回归设计不存在自我操作嫌疑。
其次,作者使用不同的带宽(bandwidth)来进行参数估计,并比较不同带宽下的结果。在副教授晋升样本中,本文使用了三个不同的带宽(无限制、50和45),并发现断点回归效果在这三个带宽下是一致的。
接着,作者测试了性别、年龄和教育水平等因素是否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结果发现,在副教授和正教授样本中,这些变量对于断点回归效果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变量在断点处是连续的。晋升门槛只受到候选人“研究得分”而不是其他特征的影响。
另外,为了确定断点是由于“研究得分”的分配规则而引起的,作者进行了安慰剂检验。具体来说,作者使用另外两个阈值作为虚假断点来进行断点回归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
最后,由于我国政府在2016年提出了一些与大学教师评估制度相关的建议,旨在调整过度重视教育背景、资历和发表论文等因素的趋势,并将代表性论文作为主要评估标准。这项政策旨在让中国的大学更加注重研究工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此影响下,A大学在2018年取消了将“研究得分”用作评估标准的方式,这可能会影响到本文估计结果。作者在模型中加入阈值处理变量和年份虚拟变量之间的交互项,以测试这种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新政策的出现,并未改变2011年到2019年期间A大学对于大学教师绩效评估的“惯性”。
05
结论与启示
本文计算了高校教师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的货币价值,即,研究成果值多少钱。结果显示,普通国家期刊(CSSCI)、著名国家期刊和顶级国家期刊上的发表物的经济价值分别为约1538美元、5154美元和20615美元。撰写一本书的经济价值约为7723美元,国家政府、教育部和省政府支持的项目分别值20615美元、7723美元和2569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类型的研究成果的额外奖励远远低于研究成果的价值,甚至接近于零。但额外奖励可能是产生更多相应研究工作的有效途径。
具体到大学A,除了256个教学小时的教学负担外,讲师和副教授分别需要完成1分和3分的研究工作,折合成研究得分,相当于CSSCI期刊上的1/3和1篇发表物。根据估算,这些研究工作的货币价值分别为462美元和1538美元;然而,讲师和副教授的年收入分别为18461美元和23077美元。研究工作的价值仅占讲师和副教授总收入的2.5%和6.7%,甚至完成256个教学小时也可以维持他们的收入。因此,在A大学当前的资源分配体系下,从事研究工作的成本效益不高。
接下来,本文将研究产出的估计价值与类似行业的平均劳动收入进行比较。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年至2019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劳动部门的平均月收入为1341美元。假设同一时期内类似工作具有相同价值,要使A大学的大学教师研究工作的价值等于1341美元,相当于要在1.2个月内完成一篇可以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论文,在4个月内发表一篇著名国家级期刊的文章,在6个月内写一本书,在14个月以内完成一个由国家政府支持的项目。但是,实际上,一个国家资助的项目通常至少需要3年才能完成,教职员工也很难在1.2个月内完成一篇CSSCI文章,或者在半年内完成一本书,在一年半内完成一个资助项目。与同行相比,教师的学术价值严重被低估。如果比较的行业是更高薪的行业,如金融和信息技术领域,收入水平的差距会更大。
文章还将A大学研究产出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大学进行比较。在美国第三梯队(排名16-30)的大学工作的助理教授和副教授之间的收入差距为29,204美元(Scott和John,2021)。而且,根据Heckman和Moktan(2020)的研究,在1996年至2010年间,美国大学经济学专业排名前35名的系中,每发表一篇顶级经济学(经济学TOP5)期刊文章,获得终身教职的可能性最高可提高19%。使用本文中的方法计算研究成果的价值,在美国,发表一篇经济学TOP5期刊论文的价值约为153,705美元,这个价值是中国A大学同一水平发表物的5倍,是在中国发表CSSCI期刊的7.5倍。中美两国研究工作经济价值的显著差异反映了两国对科学研究重视程度的差异,这可能导致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
除此之外,当前中国的科研评价体系过于注重书籍的发表。Gibson等人(2014)使用2010年加州大学系统经济学者的数据发现,在五大经济学期刊中没有任何文章发表的经济学者会失去约5% - 7%的工资。Tuckman和Leahey(1975)发现,经济学者的边际回报,会随着研究成果发表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而且,书籍出版的边际回报下降幅度高于文章发表。对于没有发表文章的教职员工,1.37本书的货币价值等于首次发表文章的价值。这一结果与我国的评价体系正好相反,我国当前的评价体系里,发表一本书的价值远高于顶尖期刊论文,一本书的价值大致相当于5篇CSSCI文章的价值。这导致美国的学者一般一生只有一两本书用于总结其一辈子的研究,而中国的经济学者的书籍发表量普遍多于这个数,书籍的发表只需要支付给出版社大约4615美元的出版费用,且不需要同行评议,这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些问题,值得学术界深思。
目前中国大学教师晋升评估中使用的标准化评分系统计算得出的分数对于确定申请人的晋升概率至关重要,但这个分数是有偏的。一些中国学者认为未来的方向将是采用同行评审制度进行晋升,而不是当前使用标准化评分系统来评估出版物数量和质量。然而,同行评审制度很需要领域内公认的专家们公正的判断,这种晋升制度可能更适合像哈佛大学这样的顶尖大学。由于缺乏顶级专业人才,因此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晋升评估中仍然需要使用标准化评分系统。
总而言之,本文基于对中国一所公立大学A教职工晋升数据的实证分析,计算高校教师不同类型学术成果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当前高校教师的学术成果价值被严重低估,这对于提高教师的学术产出和研究质量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比如,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高校在评估科学研究价值时更注重书籍写作。因此,提高学术成果的价值认知、增加教师的薪酬以及重视研究质量而非数量是改善现状的关键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制定更有效的激励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文作者:林泽腾,香港科技大学数据科学分析学域,邮箱:zetenglin@yeah.net。
Abstract
Explor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research output is a crucial but neglected issue and thus is worth gaining attention. Using data concerning the promotion from a medium-ranked university in China during 2011–2019,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ethodology that combines 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and the theory of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to quantify the monetary value of research outpu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each unit of research score is worth $467 for a promotion to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515 for full professors. Based on the rate for full professors, the computed economic values for a publication in ordinary journals, famous journals, and top journals are around $1538, $5154, and $20,615,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the economic value of a book publication is approximately $7723. These research outputs are significantly undervalued compared to the faculty's own total income, the income of peers in similar sectors, or the income of peers from other countries' higher education. Our analysis provides not only insights for incentive system reform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a methodology that can b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to any higher institutions that use the scoring system or set implicit research standards in the promotion and merit process.
转自:“香樟经济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