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张鑫和南洋理工陈俊丰JACS Au | 不对称合成硫手性中心的最新进展
2023/4/13 9:29:46 阅读:140 发布者:
英文原题: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IV) and S(VI) Stereogenic Centers
通讯作者:张鑫,四川大学;陈俊丰 (Tan Choon Hong),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作者:Xin Zhang*, Fucheng Wang, Choon-Hong Tan*
从上世纪30年代发现世界上第一种商品化的合成抗菌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以来,含硫官能团一直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磺胺、砜、硫醇和硫醚是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的非手性含硫官能团。另一方面,硫由于具有多种氧化态,也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手性结构,其中包括许多S(IV)和S(VI)手性中心,这些结构常常被药物研发项目所忽视。尽管这些手性中心可以显著增加候选药物的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在药物研发中尚未得到充分探索。
图 1. 结构多样的S(IV)和S(VI)手性中心
在这些硫手性结构中,亚砜(sulfoxide)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一些亚砜类化合物,如:埃索美拉唑和阿莫达非尼已经是上市药物。亚砜亚胺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现有研究表明,亚砜亚胺(sulfoximine)具有出色的物理化学性质,已被引入多个临床候选药物,如BAY 1251152, AZD6738和BAY 1000394,亚砜亚胺在药物研发中心的应用,也引起了学术界与工业界对其他新型硫手性中心的研究兴趣。sulfoximine, sulfonimidamide, sulfondiimine和sulfondiimidamide可以是手性的,并且含有额外的氮原子连接到它们的硫中心。这些氮原子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作用与结构修饰位点。由于这些硫立体中心在药物发现中的兴趣日益增加,相关合成方法研究也备受关注,然而,大多数报道的方法只能生成外消旋产物。S(IV)和S(VI)立体中心的不对称合成仍然具有挑战性,目前的不对称合成策略主要利用单量的手性试剂或手性辅基。虽然催化合成的方法也发展很快,但反应范围和产品多样性往往局限性很大。
图 2. 含有硫手性中心的生物活性分子
近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张鑫教授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俊丰(Tan Choon Hong)教授以“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IV) and S(VI) Stereogenic Centers”为题在 JACS Au 期刊上发表展望文章(Perspective)。该文总结了构建硫手性中心的不同策略,包括使用手性辅基、对映体纯的硫手性化合物的立体专一性转化以及不对称催化的各种方法。
图 3. 构建S(IV)和S(VI)手性中心的方法
通讯作者信息
陈俊丰 (Tan Choon-Hong)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1年5月出生于新加坡,1995年以一等荣誉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师从Andrew B. Holmes教授,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于2000-2002年加入哈佛大学Yoshito Kishi课题组以博士后身份参与研究工作;2002-2003年加入哈佛医学院Robert R. Rando课题组担任副研究员,2003年5月开始独立研究。近年来,陈俊丰教授主要致力于研究基于手性双环胍的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和基于手性Pentanidinium和Bisguanidinium胍盐的不对称离子对催化反应。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Chem. Commun.、Org. Lett.、Adv. Synth. Catal.、J. Org. Chem.、Chem. Res.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的高水平论文120余篇, 并荣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
张鑫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19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随后在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于2022年受聘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一直从事有机不对称催化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hem、JACS Au 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曾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9)、Reaxys PhD Prize Finalist(2019)。实验室依托华西医学中心,开发用于创新药物合成的新反应、新试剂以及新催化剂。联系方式:zhx8623@163.com
转自:“ACS美国化学会”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