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

2023/4/11 16:41:38  阅读:168 发布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3P5P6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原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内涵、结构与认知》,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9期,李潇潇摘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的结构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是一个系统,它是历史总体,又是结构总体。它既有不同的层次,又有不同的类型或存在形式。从历史意义看,它是总体主题、世纪主题、世纪存在主题、时代主题的统一;从结构意义看,它是总体主题、基本主题、一般具体主题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主题,即最高主题,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既是由它的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根本性质决定的,也是由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主题表达为“双重解放”,并不意味着这个主题是并列的“两种解放”,即一个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另一个是全人类的解放,本质上它们是一种解放、一种革命,即无产阶级的解放就是全人类的解放,反之亦然。无产阶级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获得了解放,整个人类也就同时获得了解放。消灭了最后一个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也就同时消灭了包括最后一个剥削和压迫阶级——资产阶级——在内的一切阶级。在二者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的一种片面性,是离开无产阶级的解放谈全人类的解放,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仅仅理解为全人类的解放。其实,历史不会有独立存在的“全人类的解放”,人类自从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来,人的解放就总是同一定阶级的解放相联系,而就“全人类的解放”来说,就一定与无产阶级的解放相联系,并以这一阶级的解放为其前提和实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主题不以世纪和时代为限,而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始终,并对其他任何类型和层次的主题具有统摄性。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总主题、总目标,从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起,经过20世纪的曲折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从未发生过改变,今后也不会发生改变。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总体主题下有两个基本主题,一个是“外向对象性主题”,一个是“内向对象性主题”。

1. 外向对象性主题。本文把以下八个方面理解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题:世界发展趋势与时代性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未来前景,世界历史与人类命运,科学技术进步与历史进步及其形态,适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与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当代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的演变、现状与性质分析。

2. 内向对象性主题。有学者谈到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热点问题”“核心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是:MEAG2编辑出版研究,马克思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发展研究,等等。“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格局与基本框架?等等。“难点问题”是: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之科学性与批判性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等等。

总体主题和基本主题都是具体主题,为了与之区别开来,我们把区别于总体主题、基本主题而从属于它们的那部分具体主题称为一般具体主题。一般具体主题是基本主题以下层次的具体主题。就“外向对象性主题”中关于“世界发展趋势与时代性质”这个基本主题而言,关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关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发展,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可以分别被看作当今时代主题下的具体主题,即马克思主义的当今时代主题系统中的第三层次的具体主题。而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则可以分别被看作其中任一类型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在当今时代或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系统中的第四层次的具体主题。当然,它们中的任一国家、民族和地区,它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任一方面的发展,又可以被看作它们在当今时代或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系统中的更深层次的具体主题。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的认识方法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的内涵、类型、结构和特征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利于我们的21世纪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正确的认识源于正确的方法。所谓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的认知,在这里是指认识这个主题的方法。

1.把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的认识建立在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基础上。第一,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认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这是要求把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看作一个系统,并把对它的研究深入系统的结构之中,把握其要素、环节、层次、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运动状态。我们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两大类型、四种基本存在形式的认识,以及关于“世纪存在主题”的认识,正是运用系统方法的结果。第二,把创新意识与创造精神运用于对马克思主义主题的认识上。只有贯彻创新意识与创造精神才能够建构适应21世纪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主题。

2.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践主题认识理论主题。世界形势复杂多变,谓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主义不会停留于对复杂世界形势的消极观察,而要积极地思考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人类向何处去”和“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人类向何处去”是关于历史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问题,是基于对现实经济政治形势的分析而要在理论上给以科学回答的问题;“应该怎么办”是个实践问题,是基于对“人类向何处去”问题的科学认识而如何行动的问题。二者作为“时代之问”,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当然主题。

3.在历史经验中认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这里所说的“历史经验”,是指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这种经验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它的正确认识和总结可以使我们从中发现什么是必须回答的迫切问题以及怎样回答这些迫切问题。经验表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我们会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为什么总是以不同形式反反复复地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这意味着一个关系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提问现象这样一个研究主题产生了。

4.把我们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研究有机地融入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本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融入国际研究的合理性在于,根据经验,关于马克思主义主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思潮的相互联系中获得。当我们关于一定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主题的考察直接地或间接地进入马克思主义与各种思潮或流派的关系中、进入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意识形态斗争领域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经验就会有更直接的和更深刻的感悟和认知,在其中可以认识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20世纪的存在与发展状况,认识哪些问题可能成为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相关的问题,发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21世纪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经验表明,与国际的各种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的联系,从来是推动本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要形式。

5. 倾力于马克思主义主题的深度发掘。理论主题不是直接显现的,而是研究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如果说从时代和客观历史形势到理论主题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性的话,那么从思潮关系和意识形态冲突以及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到理论主题的认识,就完全是一个理论思维过程了。总的说来,理论主题的发现,需要做深度发掘。就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主题来说,“所谓深度发掘,就是超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层面的主题而向更深层次发掘。这一层次的主题,或者是被以往研究忽略了的因而需要拓展的,或者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尚未触及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主题深度发掘问题的主旨,不是要提供一个现成的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应有深度的主题系统,而是倡导一个强化主题发现与建构的方法。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