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记忆面包278——危机传播中自然灾害报道(2)
2023/4/11 16:05:09 阅读:97 发布者:
媒介:政府与媒体的协同作用促进危机事件的解决。
(1)媒介职业新闻能力的凸显:网络、电视、广播、报纸迅速反应、连续报道、多媒体联动,展现了媒体报道理念的提升和运作机制的成熟。
(2)新闻开放:颠覆了以往站在官本位的立场去压制对政绩和形象不利的报道,鼓吹救灾过程中英雄的高大全的形象都有了改善,并允许外国媒体报道。
(3)媒介整合国家,塑造共同记忆,凝聚民族情感的作用。强调政治动员能力。
塑造共同记忆——安德森: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媒介作为民族文化的认同中心,通过对共同历史记忆的记录来形成集体认同。通过哀悼日这种仪式性的参与显示了中国人想象中的共同体,也涉及到文化记忆和价值观的强化。
(4)媒介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人文价值的要求,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得到强化。如救灾期间媒介头版全部是黑色,商业广告代以公益广告等。但新闻工作者还要提升人文关怀的素养。
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
①信息传递:时效性,互动性,资源无限性,公民记者上传
、视频等丰富信息,补充传统媒体的不足。传统媒体可整合传播资源,进行专题报道。
②社会动员:如祈福,转发救灾信息,帮助灾民寻亲,突破主流媒体版面或时间限制。
③情绪表达:起到按摩棒、抒发受众情感的作用。
④舆论监督:如捐款物资的使用等。
⑤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互动,设置传统媒体议程甚至影响公共政策,如国家哀悼日就是由公民个人首先提出来的,有利于我国公民社会建设。
⑥渠道修正内容:地震谣言,政府开通短信平台修正谣言。
危机传播中的媒体功能:
1. 社会功能: 1)信息告知,环境监测,危机发生时警示公众,指导公众在危机环境中采取行动。 2)联系社会:社会动员,社会整合作用,塑造共同记忆。 3)资源整合:媒介通过自身影响力整合各方资源进行救灾。
2. 政治功能: 1)为危机管理者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2)信息公开,使体制更加透明,遏制谣言,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媒介公信力。 3)塑造和维护国家形象,改变西方对中国的看法。 4)民族身份认同,塑造民族情感,通过哀悼日等仪式,想象的共同体,洪美恩——中国性。 5)传媒符号正向维护—温家宝。神话。
3.负功能:①人文关怀不足,造成对灾民的再伤害。②失语导致谣言传播。③商业利益侵蚀。政府观念的转变和传媒职业的自律是媒介危机传播成功的关键。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