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abolism | 中山大学张辉/杨念生等合作发现脾成纤维网状细胞在脂质代谢和B细胞分化中的新功能
2023/4/11 11:26:24 阅读:168 发布者:
自身反应性B细胞反应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展至关重要。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是已知的构建淋巴样室和调节免疫功能。
2023年4月4日,中山大学张辉、杨念生及Wang Shuyi共同通讯在Cell Metabolism (IF=31)在线发表题为“Spleen fibroblastic reticular cell-derived acetylcholine promotes lipid metabolism to drive autoreactive B cell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脾成纤维网状细胞来源的乙酰胆碱促进脂代谢,驱动自身反应性B细胞反应。该研究确定脾脏FRCs衍生的乙酰胆碱(ACh)是控制SLE自身反应性B细胞反应的关键因素。在SLE中,CD36介导的脂质摄取导致B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增强。因此,抑制脂肪酸氧化可减少自身反应性B细胞反应,改善狼疮小鼠的疾病。
在自身免疫诱导过程中,B细胞中CD36的消融会损害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脂质摄取和分化。机制上,脾脏FRCs衍生的ACh通过CD36促进脂质内流和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生成。总之,该研究揭示了脾脏FRCs在脂质代谢和B细胞分化中的新功能,将脾脏FRCs衍生的ACh置于促进SLE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关键位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其特征是产生广谱的自身抗体。自我耐受性的丧失导致产生自身反应性B细胞,这是SLE发展的重要因素。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狼疮性肾炎是SLE中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典型并发症。针对B细胞的策略可用于SLE患者。然而,这种益处受到抗体(Ab)分泌B细胞(ASCs)或浆细胞(PCs)对细胞衰竭疗法的耐药性的限制。SLE中介导自身反应性B细胞分化和维持的信号尚不清楚。
B细胞反应由B细胞受体(BCR)的抗原接合启动,随后通过CD40-CD40L与同源辅助性T细胞共同刺激。抗原经历的B细胞经历快速增殖,这是随后在生发中心(GC)进行克隆扩增和分化所必需的。包括脾脏、扁桃体、淋巴结在内的次级淋巴器官(SLOs)的GCs是抗原经历的B细胞克隆进行类别转换重组和亲和成熟的主要位点。在狼疮易发小鼠和SLE患者中已发现异常GC反应。已知SLE患者GC B细胞向ASCs或终末期PCs的分化增加。SLE中参与调节自身反应性B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激活和分化过程中,B细胞迅速进行代谢重编程。B细胞活化与OXPHOS和糖酵解增加有关。早期研究表明,BCR或CD40刺激可增强B细胞的糖酵解活性。数据还显示,B细胞在单抗IGM刺激下逐渐丧失线粒体功能和糖酵解能力。由于GC中的低氧微环境,GC B细胞被认为优先依赖糖酵解。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C B细胞倾向于吸收和利用脂肪酸(FAs)进行线粒体OXPHOS。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作者表明GC B细胞氧化FAs,但进行最小的糖酵解。此外,在GC反应过程中,氧化磷酸化(OXPHOS)对B细胞的克隆扩增很重要。虽然在SLE B细胞中已经观察到包括脂质代谢在内的代谢改变,但脂质代谢在SLE中的具体作用及其与自身反应性B细胞反应的功能联系尚不明确。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Cell Metabolism )
脾脏一直是调节自身免疫反应的地方。脾切除术仍然是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成纤维网状细胞(FRCs)是一种异质间质细胞,在淋巴器官中形成密集的网状网络。FRCs表达podoplanin (PDPN)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但缺乏CD31和CD45的表达。在淋巴结中,PDPN介导的FRC收缩性对T细胞稳态很重要。此外,完整的FRC网络是控制B细胞稳态和卵泡特性所必需的,FRC的缺失会减弱体液免疫,从而损害B细胞的存活。脾脏FRCs的作用文献较少,FRCs是否导致SLE中B细胞反应失调也未见报道。
该研究不仅提供了SLE B细胞代谢特征的新信息,而且强调了脂质代谢在驱动自身反应性B细胞生成中的重要性。重要的是,这项研究揭示了脾脏FRCs的一种新功能,并将FRCs衍生的ACh与B细胞中的脂质代谢和线粒体OXPHOS机制联系起来。该研究的的结论是,脾脏FRCs和B细胞之间通过ACh的相互对话增强了脂质代谢,从而促进了SLE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反应。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3)00088-8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