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南北经济分化:历史演绎与制度分析

2023/4/11 9:31:33  阅读:88 发布者:

来源:香樟经济学术圈

《中国经济学》第8届审稿快线于2023318日成功举办,经过点评专家评审打分,本届审稿快线优秀论文为《南北经济分化:历史演绎与制度分析》,作者为邹志航,丁从明,王聪。

论文摘要

区域非均衡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主要特征,伴随东中西部经济差距收敛,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正逐步凸显,党中央在2017年首次提出南北经济差距问题,习总书记于2021年南水北调工程相关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事实上,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一个交织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商业取向和重农思想、柔性关系文化和刚性正式制度的复杂混合体。传统的制度和文化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正是这一混合性的体现,难以调整的产业结构、差异化的自然禀赋,很容易遮蔽南北差异深层次原因。本文尝试跨越千年南北经济变迁,联结过去和现在,从历史和制度的框架去分析中国南北经济分化问题,寻求南北协调发展对策。

本文的基本结论强调:南北经济分化和演变并非晚近的、新的经济现象,而是隋唐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事实。传统中国在战争和人地关系的驱动下形成的广义南北制差异,是理解历史和现代南北经济分化的重要视角。南北制差异具体为北方军农主义和南方农商主义的正式规则差异、“北疏南密”的行动组织差异、“北农南商”的社会文化差异。在新中国成立后,尽管传统的正式规则已经瓦解,但“南制”中组织能力和商业文化为南方培育了市场意识和要素集聚渠道,南方民营经济顺势发展;在一定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政府推动竞争、创新的营商环境形成,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变迁和新经济发展。南北制下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组织差异是理解南北经济分化底层逻辑。

本文的潜在贡献:第一,为南北经济问题引入历史学视角,结合新制度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全新分析框架;第二,为促进南北协调发展提供政策调整方向,产业变革和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在于观念变迁和制度完善。

作者简介

邹志航,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制度与文化经济。

丁从明,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经济系主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智库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制度、文化与经济变迁,中国经济转型等主题。

王聪,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与文化经济。

转自:“经管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