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学刊》
一、摘要、关键词
摘要以300-500字为宜,主要介绍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观点。关键词以3-5个为宜,反映文章真正的关键词。
英文摘要由作者提供,专有名词请附汉文,以便审核者核对。
二、正文数字运用
除公元纪年及带有文献编号性质者使用阿码(如敦煌文书S.3241、P.4117等)外,其他数字一律使用汉字。各代皇帝年号首见于每篇文章时须后缀公元纪年加括号,如:元封二年(前109)、永乐二年(1404)等,注意括号内不加“年”字。
三、注释规范
本刊采用页下注形式,各位注释要求如下:
1.著作类注释——著作权人署名:著作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注起迄页码,用连接符连接,下同)。(正文中不止一次引用同一作品的,页下注中不必重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同一篇文章多次引用同一个出版社的书,出版社的出版地仅在首次出现时标注)
(1)荣新江:《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9页。
(2)连续引用同一书,如页码相同,注释为:同上。如页码不同,注释为:同上,第210页。
(3)间隔引用同一书,注释格式为(不重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荣新江:《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第209页。
(4)冻国栋:《〈唐崔暟墓志〉跋》,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8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5~157页。(不再标注出版地)
(5)丛书非同年出版的,仍需要标注出版者、出版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藏敦煌文献》第9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8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藏敦煌文献》第15册,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8页。
2.古籍类注释——①编撰者署名:书名,卷次。②作者署名:篇名,部类名,卷次,版本。(常见古籍可不注编撰者;必要时编撰者前可标注朝代名;引用新版排印古籍可酌情标示新版页码。)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别集类五《文庄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309~1310页。
3.文集类注释——文章作者:文章题名(论文)或(报告),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未公开出版的学术会议文集,注学术会议名,会议地址,开会年。)
冻国栋:《〈唐崔暟墓志〉跋》,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8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5~157页。
4.期刊类注释——论文作者:论文标题,刊名及年期。
宁志新:《〈唐六典〉仅仅是一般的官修典籍吗?》,《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5.报纸类注释——著者:篇名,报纸名称及年月日。
李季林:《“礼”与“理”》,《光明日报》2019年5月18日。
6.档案类注释——著者:标题,原档年代,档案藏所,档案编号。(析出原档,加注所引档案文献的标题、全宗号及分类号;从档案汇编等处转引的,注转引出处。)
《库伦办事大臣王爵大臣等为喀尔喀绥本喇嘛伊达木扎布等到达后请各相关地方照料换发路票等事致班禅额尔德尼之商卓特巴咨文》,清代,西藏自治区档案馆藏,档案号:TH157-00666。
7.外文类注释——作者姓氏,名字.文章标题(正体)或书名、刊物名(斜体).出版地:出版年,引文页码(仅一页,用p.标注;多页码,页码区间用-衔接,并用pp.标注). (以上为英文文献著录方式,其他文种则依照各自通行的引注标准。)
C.f. Daniel Boucher, Gāndhārī and the Early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Reconsidered: The Case of the Saddharmapu??arīkasūtr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 118, No. 4 (Oct. - Dec., 1998), pp. 471-506.
8.各类内部文件、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请勿列入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