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路科技》投稿要求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02日
1 论文内容
主要征集道路工程、桥隧工程、岩土工程、汽运工程、交通工程、信息工程、工程机械、筑养路机械、公路养护、公路经济等专业的学术论文。以论文、专著、科技成果及有价值的建议与讨论文章、科普资料为主,并适当报道有关公路交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信息。
2 论文要求
2.1论文总要求
论文内容要紧扣题目,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诊断可靠、文字精练;论点有针对性、前瞻性、可行性。杜绝无图表、无数据、无工程实例的技术论文。
2.2论文字数
每篇论文以3000-5000字为宜。文章中科技术语和名词请用规定的通用词语。
2.3计量单位
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3,kg等。面积请勿用“亩”表示,而要换算为公顷,用hm2表示。
2.4数字
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5图表
公式、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幅),应清晰准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文中图表及公示应统一编号并有图名、表名。如“表1 使用材料一览表”、“图1 桥梁总体布置图”。
2.6论文书写顺序
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7字体、字号
标题(21号宋体);作者(四号揩体);作者单位、邮编(六号宋体);“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五号黑体);摘要、关键词中文字(五号揩体);文内标题(四号黑体);文内小标题(11号黑体);正文(10号宋体);标题及作者、作者单位居中。
2.8编排
论文用word软件编排,用A4(210×297mm)标准稿件、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正文内框170×240 mm,44行,每行44个字。
2.9摘要、关键词
“摘要”为全文的浓缩,必须按报道性摘要编写,主要反映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直接进入主题,不要背景知识,不要进行自我评价,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字数200~300为宜。
“关键词”为“摘要”的浓缩,可选3~8个。
2.10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文献序号按其在文中出现先后编排;文献书写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2.10.1专著(或译著) 作者或单位名.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月.起始页码-终止页码.[如有2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下同)];
2.10.2规范(技术标准) 规范编号,规范名称[S].
2.10.3期刊 作者.文题[J].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始页码一终止页码.
2.10.4学报(学位论文) 作者.文题[D].学报所在地:学报名,出版年份.
2.10.5论文集 作者.文题[A].编者.学术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份.页码.
2.10.6其他文献(工程设计、规范与试验、使用手册等) 编写单位名或作者名.工程设计、规范与试验或使用手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2.10.7技术报告、建议、研究文集 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2.10.8在线文献(电子公告) 作者.文题[EB/OL].http://...,日期.
2.10.9光盘文献(数据库) 作者.文题[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2.10.10专利文献 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
2.10.11报纸文章 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2.11作者信息
在报送论文时,请将作者信息附在论文后面。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历、职务职称及研究方向与主要从事的工作、电话(手机)、E-mail,及单位通讯地址、邮编。
3 注意事项
获得基金赞助项目或带科研课题的论文应注明项目名称,注明项目编号,置于首页页脚,并附上证明项目的相关材料证据。
4 特别声明
1、论文不论是否选用,均不退稿,请自留底稿。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修改。来稿发表后,赠送刊物;
2、来稿文责自负,对于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和虚假报道,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5 投稿方式
将论文电子版发送到邮箱:jxglkj@sina.com。(在邮件主旨注明“论文题目”。 在报送论文时,请附作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职务职称、学历及研究方向、简历、电话、手机、E-mail等,及单位通讯地址、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