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矿物学报》于1981 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联合主办。主要报道矿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矿物学科学研究的现状综述和动态分析,以及国内外矿物学界重大事件和重要信息等,旨在及时反映矿物学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向,推动国内外矿物学工作者之间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的交流,促进我国矿物学事业的发展,加速矿物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矿物学报》是国内最有影响的矿物学专业核心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获2001、2002、2003、2007、2008 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的称号,被评为2008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2、2013 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 征稿内容
有关矿物学理论及其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新矿物与罕见矿物的发现和研究,矿物命名和分类,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形成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矿物与地质作用,矿物与资源,矿物与环境,矿物合成与矿物材料,矿物晶体与宝石,以及矿物学研究方法、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3 基本要求
(1) 投稿论文应是作者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发表。
(2) 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简练,条理清楚,数据可靠、真实、有效,图表清晰、规范和有自明性。
(3) 引用的数据、观点和资料应在引用处注明,并按《矿物学报》的参考文献格式著录。
(4) 涉及的变量和单位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计量标准;外文字符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和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或注明;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在第一次出现时说明。
(5) 论文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单位名称、所在省市、邮编)、论文摘要(含关键词,中英文对应),以及所有图表名称要求有中英文对照。
(6) 在论文第一页显著位置给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学位和职称、主要从事专业和E-mail 地址),通讯作者,以及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的项目名称和项目批准号或编号)。
(7) 论文篇幅(含图表)一般要求不超过8000 字,中文论文摘要为300~500 字,英文摘要应与之对应,关键词一般为3~6 个。
4 图表要求
(1) 图表应少而精, 并分别按图、表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
(2) 单个图表大小应不超过一个印刷版面,即宽度控制在7.5 cm (双栏)或15 cm (单栏)以内。图中文字大小一般用小五号或六号字,表内文字用六号字。
(3) 每幅图表应分别附有中英文标题,标题文字应简明扼要。必要的说明性资料可放在图表下方的注释中,图表中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缩写应在注释中说明。
(4) 图表文字和注释均用中文,变量和单位用标准符号。
(5) 表用三横线表,表内同一项目(指标)数据的小数点后
位数应该一致。
5 投稿方式和要求提供的材料
(1) 投稿请从《矿物学报》网上采编平台上传。
(2) 附信简要介绍论文工作背景、经费来源和成果意义。
(3) 出具所有作者签名的来稿不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保密问题和一稿多投问题的承诺。
(4) 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E-mail)。
6 录用和退稿
(1) 来稿是否录用需经专家审阅和编委会最后审定。
(2) 编辑部一般会在3 个月内将处理结果通知作者,在此期间不要另投他刊;逾期未收到处理意见,请与编辑部联系以确定稿件处理结果。
(3) 收到修改通知的稿件应根据修改意见认真修改,并尽可能在30 天内将修改稿、原稿、必要的修改说明,以及电子文件返回编辑部,编委会将视修改情况决定是否录用。
7 其他约定
(1) 凡经本刊录用的稿件,作者便自动将光盘版和网络版出版权转让给编辑部,编辑部不再另行通知。
(2) 对于发表的论文,编辑部将向作者收取一定的版面费,论文发表后付给作者一定稿酬(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并送作者当刊2 份。
(3) 作者需承担因论文署名、论文观点、数据来源等,或因保密问题、一稿多投问题等引起的知识产权责任。
来稿请寄:550081 贵州省 贵阳市 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 号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物学报》编辑部邮编:550081 联系电话:0851-85891352 E-mail:kwxb@mail.gyig.ac.cn
《矿物学报》网上采编平台: http://kwxb.cbpt.cnki.net
附:《矿物学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矿物学报》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按引用先后进行排序。
1 引用处的标注
文稿中凡引用了参考文献的内容(如观点、数据、图表),均应在引用处标出参考文献的“[序号]”。[序号]以该文献出现第一次引用的先后排序,标注格式示例如下:
(1)沈主同[1]研究了人造金刚石的形成机制
——文中参考文献的序号一般作上标处理,在出现人名或“研究者”字样时标注位置应紧接其后
(2)根据Tanger 和Helgeson[2]以及Shock 等[3]的热动力学数据
——当参考文献责任人为2 人时,人名之间用“和”连接;2 人以上时,用“等”代表多个责任人
(3)闪锌矿中出溶的黄铜矿很有限[1,4-5]
——引用多个参考文献时,文献之间用 “,”隔开,序号连续的2 个和2 个以上参考文献用“n-m”表示
(4)具体测定方法见文献[8]
——类似此例文献号作为正文内容,不作上标处理
2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以“参考文献:”的标题引出,著录内容包括参考文献的[序号]、责任人、文献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和具体出处等,并按[序号] 大小依次列出。[序号]与正文对应,著录格式示例如下:
[1] Hohl H, Stumm W. Interaction of Pb2+ with hydrous γ-Al2O3[J].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1976, 55:281-288.
[2] 上官子木.论文题目的大与小[N]. 南方周末,2001-06-14(13).
[3] Nash W P. Phosphate minerals in terrestrial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rocks [A]. Nriagu J O, Moore P B. Phosphate Minerals [M]. New York:Springer-Verlag, 1984: 215-41.
[4]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28-130.
[5] 徐耀通. 钱塘江—信江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大地构造背景、硅质岩特征与成矿机制[D]. 南京: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4.
[6] 谭正中. 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下庄矿田深部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R]. 核工业华南地质局二九○研究所科研报告,1996.
[7]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26.
[8]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9]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cajce.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示例中“[J]”、“[N]”等是文献类型标识,代表不同文献类型。 [J]表示期刊,[N]表示报纸,[A]表示专著和论文集析出文献,……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说明
(1)常见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连续出版物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用“A”;
(3)对于一些未定义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其文献类型标识用“Z”;
(4)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5)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磁带(MT), 磁盘(DK),光盘(CD-ROM), 联机网络(OL)
4 其他说明
当参考文献有多个作者时,最好是提供所有作者的姓名,人名之间用“,”分开。
人名统一为姓前名后,英文名缩写。
当参考文献为译著时,应说明原作者和译作者。
当同一文献有多处被引用时,不同页码间可用分号“;”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