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
一、本刊的主要选题范围:
1、“热点透视”
此类文章主要关注国外突发、敏感、热点、焦点问题中的民(种)族属性,如“苏格兰公投”“乌克兰危机中的民族因素”“法国漫画事件”等。此类文章既有新闻性,又因其学理性而又能超越新闻报道,以其资料与数据的详实、完整的知识谱系、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深刻的理论分析和前瞻,给读者以启迪,给国家和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2、“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发展研究”
此类文章主要涉及国外民族研究的学术史、各种理论流派的综合研究、国外学界大家的理论评述、名著解读……等。
3、“多民族国家治理研究”
此类文章突出独立、客观、中性色彩,强调族际政治的治理和发展,直面族际政治的问题、冲突,涵盖面极广,凡涉及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理论(理念、意识形态)、制度设计、法律体系、政策体系、政治文化、政党与组织建设、政治参与(民主选举)……等等现象,只要与少数族裔的身份、权利相关,都可覆盖之。
4、“国际移民论坛”
此类文章为本刊既有,包括海外华人华侨研究。既可以是综合研究国际移民理论、历史过程、现状、大趋势,也可以是具体国别的移民现象、移民政策等。其中,海外华人华侨研究是本栏目的重要内容。
5、“民族学与人类学新视野”(田野调查)
包括新设的海外民族志(周边国家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是本刊的新亮点,自创设以来,受到关注。如有作者在国外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本刊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6、“经济社会与文化教育广角”
此类文章的内容主要对应人权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多民族国家少数族裔的“经、社、文”权利经常表现为集体权利,受制于国家或政府的制度体系、法律体系和政策安排。因此,仍属于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等)交叉研究的对象,是本刊的重要内容。
如果从政治学(权力、权利、政策等)的角度研究国外少数民族(族裔)的语言、文学,本刊仍可刊用。
7、“历史探微”
民族过程是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昨天的民族过程就是历史,今天的民族过程就是现实。很多现实中的族际关系的根源可以溯源至历史的深处。何况,国家或政权(政治)是影响民族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世界民族的历史过程仍是《世界民族》题中应有之义。
8、“资料与信息”
包括人物、机构介绍、考察报告、会议综述、对外学术交流、书评等。
二、稿件一律通过本网络平台投稿:http://sjmz.ajcass.org/。本刊不再接收邮箱透过、纸质投稿。
三、《世界民族》行文规范和体例
(一)作者联系方式:为便于与作者联系,请作者把自己的有关信息(联系方式)写到稿件正文的前面,包括:作者姓名、电子邮箱、电话(手机)、工作单位、职称职务、通讯方式、邮编等。
(二)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要求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字数一般不超过15个字。必要时,在文题上可加“*”注释,内容包括:对于基金项目、课题类文章,注明基金项目和课题的名称与编号;对论文的来源做必要的说明;对匿名审稿人致谢辞等。
论文一级标题不宜只用“一”、“二”、“三”,应有具体内容,且要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三)作者署名
署名反映作者的学术道德,合著者需按完成研究工作的比重排序。
(四)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字数一般以100—200字为宜,要求客观、简洁、完整地阐述论文的论题、基本观点、研究方法与主要结论等,语义连贯,自成一体;避免使用“笔者”等第三人称视角,以及研究意义或研究思路为主体内容,而应体现论文的核心思想。
(五)关键词
要求从论文的题目、提要和正文中选取与主题概念相一致的词或名词性词组,需具有检索价值,应避免过于宽泛;关键词顺序一般上位时在前、下位词在后,第一个关键词应为研究专题领域;关键词数量为3—5个。
(六)作者简介
信息包括:姓名、职称或学位、工作或学习单位、所在城市与邮编。
(七)引言或导语
内容包括:本文研究的渊源;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最新进展情况;本文研究的方法、目的、意义和价值;研究工作的大致过程及成果达到的预期效果等。
(八)论文标题序列:
一级标题序号为:“一、”;“二、”“三、”……
二级标题序号为:(一)、(二)、(三)……
三级标题序号为:1.;2.;3. ……
四级标题序号为:(1)、(2)、(3)……
五级标题序号为:①、②、③
(九)正文词句表述及有关内容要求
1. 语言总体表达: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要符合中文语言习惯、语法规范,避免使用长句;学术批评应以“文本”为中心,而非其他,尤其要避免使用贬损性语言或偏激的、情绪化的表述;缩略语第一次出现要用全称(并在括号内标注缩略语简称);字母词(外来语缩写或新词)应在括号内标注原文;不随着夹杂英语等外来语。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之后不能再用民国纪年,民国纪年的年份截至民国三十八年,月日截至九月三十日。
2.需要核对及规范使用的内容:
(1)直接引文、数据等必须按照原文逐字逐句核对,防止转引过程中出现的差错。
(2)时间、人名、地名、朝代、事件、条约、区域组织、学术专有名词等,一律参照国家相关权威辞书、专业领域、新华社等通用用法。
3.民族、宗教等专有名称或名词使用
(1)一律参照国家权威辞书(如《辞海》等)或专业领域(《世界民族大辞典》等)通用用法;
(2)国内民族名称一般使用“某某族”/“某某族人”/“某某民族”表达,国外民族通常不使用“某某族”,而应使用“某某人”/“某某族人” “某某民族”表达;
(3)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僜人”,不能称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僜族”等
(4)对国内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等。
(5)对国外各民族,不要使用带有歧视含义等的“民族他称”(如“爱斯基摩人”,吉普赛人/茨冈人等),而应使用民族自称(如“因纽特人”,“罗姆人”等)。
(6)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说“宰”,不能写作“杀”。
3.涉及中国历史朝代、发展、领土、主权和港台澳的用词
(1)在叙述少数民族创建朝代时不要使用或慎用“民族”称号混用词,如“满清”等。
(2)在涉及中国快速发展和国家强大表达时不宜用“崛起”/“和平崛起”,而应用“发展”/“和平发展”。
(3)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其称作“国家”,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称连用时,应格外注意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对台湾当局“政权”系统和其他机构的名称,无法回避时应加引号,如台湾“立法院”“行政院”等,不得出现“中央”“国立”“中华台北”等字样,如不得不出现时应加引号,如台湾“中央银行”等;严禁用“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称呼台湾地区领导人,即使加注引号也不得使用;对台湾地区施行的所谓“法律”,应表述为“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不得将海峡两岸和香港并称为“两岸三地”;不得将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台”“中澳”等,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或“京港”“沪港”“闽台”等;“台湾独立”或“台独”必须加引号使用;台湾的一些社会团体如“中华道都文化团体联合会”等有“中国”“中华”字样者,应加引号表述。
(4)在表述香港、澳门“被殖民”时,不要把两地定性为“殖民地”。
4.国际关系类用词
要依据历史和国际形势变化使用或调整有关用词,注意语言表达 “时空”状态。
(1)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原地区表达时,相关用词包括:苏联,原苏联,南斯拉夫,前南斯拉夫等;
(2)“蒙古人民共和国”应作“蒙古国”。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宣布独立,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91年曾改国名为“蒙古共和国”,1992年2月12日改称“蒙古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已成历史,如果不是追述历史,不应再在出版物中出现。
(3)不得使用“北朝鲜(英文North Korea)”来称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可直接使用简称“朝鲜”,英文应使用“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或使用缩写“DPRK”;
(4)有的国际组织的成员中,既包括一些既有国家,也包括一些地区。在涉及此类国际组织时,不得使用“成员国”,而应使用“成员”或“成员方”,如不能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而应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方”(英文用members);
(5)不使用“穆斯林国家”或“穆斯林世界”,而要用“伊斯兰国家”或“伊斯兰世界”;在论及达尔富尔中不使用“阿拉伯民兵”,而应使用“武装民兵”或“部族武装”;文中不要使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等提法,可用“宗教激进主义(激进派、激进组织)”替代,如回避不了而必须使用时,可使用“伊斯兰激进组织(分子)”,但不要用“激进伊斯兰组织(分子)”;不要使用“十字军”等说法;人质报道中不使用“斩首”,可用中性词“人质被砍头杀害”; 对国际战争中双方的战斗人员死亡的报道,不要使用“击毙”等词汇,可使用“打死”等词汇;
(6)不要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称为“黑非洲”,而应称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7)引用歧视性语言必须用引号,如“流氓国家”。
5. 同义词统一用法
如不用“惟一”,而用“唯一”;不用“其它”,而用“其他”;不用“看作”,而用“看做”;不用“签定”,而用“签订”,等等。其他一些同义用词,宜选用首选词。
6. 数字用法
总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 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年份不能用简称,如“2005年”不能写作“05年”;特定起点和终点的时间段表示用“/”或“—”,如“2009—2010”、“2009/2010年度”;次第数字1至9用汉字,如“第一届”、“第十届”,而从第11起,用阿拉伯数字,如第“12”届;公历纪元用“20世纪80年代”,而不用“1980年代”;含有月日简称表示节日、事件和其他意义的词组,用汉字且加引号,“如九一一”事件;相邻2个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时,用八九十年代,而不用80、90年代;数值范围不能省略单位,如30%—45%,而不用30—45%、2亿—8亿,而不用2—8亿;使用计量单位时,阿拉伯数字不得与除万、亿以外的汉字数字连用,如500元不得写为5百元、13亿1 500万不得写为13亿1千5百万;书写千位数时,需在百位和千位数之间空半字格,如13 400; 多位数字需连排,不能转行。
(十)插图和表格示例
题序用图1……、表1……标示,空一格与题文同行居中,单位排在右侧括号内,系小五号黑体;表题在上(居中),图题(居中)在下,说明和资料来源在图表下方(前空二字格);表格内数字数位对齐,;采用无左右边表格,上下为粗线。
微信图片_20190613165846.png
图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1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2年4月,第12页。
表1 全球石油储量地理分布 (单位:亿桶)
布 (单位:亿桶)
| 1991年 | 2001年 | 2011年 | 2011年底 储采比(年) |
北美 | 12.32 | 23.01 | 21.75 | 41.7 |
中美 | 7.46 | 9.88 | 32.47 | 超过100 |
欧洲和中亚 | 7.68 | 9.88 | 32.47 | 22.3 |
中东 | 66.08 | 69.87 | 79.50 | 78.7 |
非洲 | 6.04 | 9.68 | 13.24 | 41.2 |
亚太 | 3.70 | 4.05 | 4.13 | 14.0 |
世界 | 103,27 | 126.74 | 165.26 | 54.2 |
资料来源: 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1, p.6.
(十一)引文注释
1.总体说明
遵循“学者伦理”与可查证原则,对所有的数据、引言都要注明出处。采用页下脚注,注文起行空两格,然后排注码①、②、③……,空半格排释文;不是直接引语的注释,宜用“详见”区别;引文注释以纸质出版物为准,最好不要采用“转引自”,而应找到原版出处。因特网资料来源一定要有权威可行性。
2. 中文注释具体内容及书写格式
(1)著述A类:作者名(主编):《著述名称》,出版单位,时间,页次。
(2)著述B类:〔国籍〕作者名著(主编),译者名:《著述名称》,出版单位,时间,页次。
(3)论文A类:作者名:《论文题目》,载《刊物名称》,年份期数,页次。
(4) 论文B类:作者名:《论文题目》,载国家或地区名称《刊物名称》,年份期数,页次。
(5) 报纸文章:作者名:《文章题目》,载国家或地区名称《刊物名称》,年份日期,版次。
(6) 因特网类:作者名:《文题名称》,载中文网名或网址,查询时间。
3.英文注释具体内容及书写格式:
A.引自书:
例: Michael J.White, American Neighborhoods and 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 New York: The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87, pp.82-83.
(1)作者姓名:
名(first name)在前,姓(last name)在后。
姓名首字母大写;作者的姓氏后用英文的“,”与文献隔开。
两名以上作者之间用“and”,不用“&”。
(英文文献中第一作者的姓氏必须颠倒,即family name(姓)在前first name(名)在后,family name与first name之间加逗号,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的姓氏可颠倒也可不颠倒,即first name在前 family name在后例:
Brewer, G. D., & Williams, R. M.
Helleiner, Eric 或者 Eric Helleiner )
(2)文献为书名时斜体,题目的首字母大写,但介词小写。
如题目内出现“:”,后面介词也要大写。例: Turkish Islam and the Secular State: The Gulen Movement
缩写“.”后面不空格。例:Williams, R.M.,
(3)题目内含数字,数字需斜体。
例:Ali M.Ansari, Modern Iran since 〖STBX〗1921〖STBZ〗, Longman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p.16.
(4)出版社地名首字母大写,地名和出版社之间加“:”,地名也可不加。例:London: Minority Rights Group International
(5)引自书要带页码,单页一个“p”,多页两个“PP”。例:p.16; pp.16-23
B.引自杂志
(1)文章题目加“”;杂志名斜体。
(2)文章题目、杂志名的首字母大写,vol.、no.首字母小写。
(3)引自杂志一般不带页码
例:Nick Buck, “Identifying Neighborhood Effects on Social Exclusion”, Urban Studies, vol.38, no.12, 2001.(可不带页码)
C.合订本
(1)文章题目加“”;合订本名字斜体。“in”用在合集作者前。
例:Bjorn Hettne and Fredrik Soderbaum , “Theorising the Rise of Regionness”, in Shaun Breslin et al.(eds.), New Regionalism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Warwick Studies in Globalisation, Routledge, 2002, p.38.
(2)只有合集作者不用加“in”。
例:Eric Helleiner and Andreas Pickel (eds.), Economic Nationalism in a Globalizing World,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5, p.2.
(3)要加页码
D.引自网络
英文文献网址前不加“载”;后用英文句号“.”;题目一律斜体
例:Brad Kress, Burkina Faso: Testing the Tradition of Circular Migration, http://www.migrationinformation.org/USFocus/display.cfm?ID=399.
统一斜体。
E.引自演讲、讲话、会议、待发论文
(1)会议文章:题目加“”,会议题目正体。
例:(会议)Timothy Mark Mechlinski, “Burkinabè Experiences of Migration to and from C?te d'Ivoire”, The Af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and the Pacific Annual Conference 26-28, November, 2004.
(2)摘自报纸非学术杂志的演讲、讲话:题目加“”,报纸非学术杂志斜体,注意报纸标注日期。
例:“Inaugural Address by His Excellency Lieutenant General Seretse Khama Ian Khama delivered on 1 April 2008”, Botswana Daily News, no.63, 3 April,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