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学报》编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并适应期刊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结合本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要求,希望广大作者能给予支持。
1 题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作者及工作单位
(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首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姓、名均不能缩写。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
(2)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
3 作者简介本刊首页下脚只介绍通信作者信息,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联系邮箱地址。
4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分号“:”分隔。项目后给出编号,编号用()括起。
5摘要 中文摘要的编写执行GB6447-86规定,篇幅为200~300字,英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具有相同的内容。中文摘要前加“摘要:”标识: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标识。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
6关键词 一般选3 --8个关键词。按GB/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词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中文前冠以“关键词:”,英文前冠以“Keywords:”。
7中图分类号 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接《中国图书分类法》(第4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
8文献标识码 在“中图分类号:”后空两格,填写本文的“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共设以下5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综述、特约评论等);D--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9正文
(1) 一般每篇文章原则上总字数不超过8000字(包括图、表);图、表合计不超过8幅:均应编排序号。
(2)所有标题号均左顶格排,标题号格式如下:
O前言 (引言)
1 ××××××第一级;
1.1 ×××××第二级:
1.1.1 ××××第三级;
10文章中的图表
(1)图、表均应具有自明性,即图、图题、图例清楚明了。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重复列表。图题、表题应简短确切,并有中英文对照。
(2)坐标图用方框图,图标线纵坐标在左竖线框内,横坐标在下横线框内。
(3)计算机绘图应选取合适比例,激光打印,图中字母变量均用斜体、字号用“六宋”,以便直接使用:手工描图须按工程图标准用绘图纸清绘。所有图均需提供两套,其中一套为不标任何字母、符号的空白图,以便扫描植字。主要线条(不小于0.6mm)粗细均匀,曲线光滑、清晰。照片务必黑白分明,层次清晰。
(4)表格采用国际通用的三线表。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表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的一致。
11参考文献
(1)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主要责任者在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超过3名时,后面加“等,”字样。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
(2)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M C N J D R S 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建议采用单字母“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建议采用单字母“z”。
(3)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c.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