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学术资讯

学术资讯

177468条记录

  • 67140.姜家君 黄子婷|清代中后期闽学的重构与发展——以陈庆镛为中心的探讨

    [摘要]:作者简介姜家君姜家君,哲学博士,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黄子婷(通讯作者),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助理。摘要闽学在福建确立之后,一方面以朱子学的形态传播到全国,并影响东亚社会;另一方面与福建地域文化相融合,表现出注重世俗与实用的地域特点,成为闽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主线。清代道光、咸丰时期,陈庆镛对闽学进行了具有一定现代意味的重建,形成了闽学新的气象风格。他将“明经致用”作为闽学的基本... [发表时间:2024/1/2 16:56:05]

  • 67135.吴子林|“毕达哥拉斯文体”:问题与方法

    [摘要]:作者简介吴子林,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审、博士生导师。摘要针对汉语写作的同质化、述学文体的僵化单一,“毕达哥拉斯文体”的理论构想应运而生。“毕达哥拉斯文体”是一种“语言之中”的写作,它以语言存在论为哲学根基,竭力克服代码、符号、语言的滥用。“毕达哥拉斯文体”的写作始于“负的方法”,终于“正的方法”,它以直觉主义创作“断片”,以逻辑思维“连缀”成篇,会通中国“隐喻型”与西方... [发表时间:2024/1/2 17:04:26]

  • 67132.杨鸣杰|以马克思主义审视韦伯民族观

    [摘要]:作者简介杨鸣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马克斯·韦伯的民族观有着文化民族观和政治民族观的双重内涵,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前者肯定文化的多元性,强调民族价值的独特性;后者则强调本民族的利益以及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权力政治。二者之间矛盾的根源在于韦伯政治哲学中对国家和民族价值的强调。相较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韦伯的民族观是消极和保守的,不具备超越本民族狭隘利益的可能。尽管韦伯的文... [发表时间:2024/1/2 17:09:54]

  • 67137.任保平 苗新宇|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逻辑、框架与政策

    [摘要]:作者简介任保平任保平,经济学博士,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苗新宇,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过程中,数字经济已广泛融入我国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类经济活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监测预警体系是防范数字经济风险的重要途径。以数字产品、数据要素、数字化部门等为基本要素的一般均衡分析... [发表时间:2024/1/2 16:59:28]

  • 67134.赵 勇|哲学论笔化与论笔哲学化——艰深晦涩,或如何阅读阿多诺

    [摘要]:作者简介赵勇,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阿多诺的著作文章以“读不懂”或“不可译”著称于世,之所以如此,除了其思想之难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文笔、文体、文风之难。因此,要想走近阿多诺,必须首先理解他的论笔观与论笔体。阿氏论笔与蒙田开创的随笔传统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注重试验与摸索,崇尚精神自由,希望文章写得灵动洒脱,此为论笔与随笔共享的文体资源。但... [发表时间:2024/1/2 17:07:23]

  • 67133.陈 忠|智能时代的物性基础与人性制约——文明批评史的视角

    [摘要]:作者简介陈忠,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摘要文明是物性与人性的双向打开。智能化象征着现代文明的人性特点,塑料化象征着现代文明的物性特点。智能化是文明的发展趋势,但智能化(包括ChatGPT)始终受到材料、感性、物性、人性的制约,能否生成将人性与物性更为有机融合的新材料、新装备,是评价智能化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塑料使文明的营建方式、存在面貌发生了重大改变。塑料是天然的平等派,促进了文明的平等化... [发表时间:2024/1/2 17:08:12]

  • 67138.胡 荣 焦明娟|善治之基:中国民众的获得感与政治支持

    [摘要]:作者简介胡荣胡荣,社会学博士,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焦明娟,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研究中国民众的获得感与政治支持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政府善治提供方法和依据。民众获得感可分为个人、社会和政府三个维度。政治支持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支持——政治参与,另一种是隐性支持包括特定支持和分散支持。测量民众的这两种政治支持,可以分析获得感与政治支持不同层面的关系。个人... [发表时间:2024/1/2 16:58:15]

  • 67131.林 嘉 罗寰昕|数字权力治理中的社会法定位与进路

    [摘要]:作者简介林嘉林嘉,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罗寰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以平台为代表的“数字权力”的崛起是数字社会治理的核心命题,传统公私法治理在数字社会治理中面临许多挑战。数字权力治理中所呈现的聚焦社会利益、侧重调整不平等关系、多种调整模式共存的特征与社会法的原理和规范相契合。数字权力的社会法治理进路在以和谐信任为价值理念、以利益平... [发表时间:2024/1/2 17:12:12]

  • 67136.夏中义|《管锥编》释“言”与“暗思维”文体——其文体生成及特征

    [摘要]:作者简介夏中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摘要对比《管锥编》文体(兼涉《宋诗选注》)与“毕达哥拉斯文体”之异同,就“同”而言,因彼此皆取“融诗性于思辨”,这就不约而同地疏离了独尊“教材式”书写的呆板无趣。就“异”而言,则《管锥编》“暗思维”文体之生成及特征,与其给定历史语境的凝重纠结以及对著者学思贞洁的人格依赖,怕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难以想象亦难以践履的。尤其《宋诗选注》... [发表时间:2024/1/2 17:02:21]

  • 67139.陈振明|“乌卡时代”公共治理的实践变化与模式重构——有效应对高风险社会的治理挑战

    [摘要]:作者简介陈振明,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摘要当今全球已进入“乌卡时代”和高风险社会,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性、脆弱性、韧性、稳健性、适应性一类的概念和主题在公共治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与日俱增。风险治理及应急管理已经成为常规或常态化的公共治理基本内容,而不仅仅是非常态或危机时期之所需。因此,必须拓展公共治理的风险视野,改进公共治理的认知... [发表时间:2024/1/2 16:56:49]

首页<<6711671267136714671567166717>>尾页共17747页 跳页共177468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