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131条记录
[摘要]: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王初课题组在Celldeath&differentiation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Quantitativereactivecysteinomeprofilingrevealsafunctionallinkbetweenferroptosisandproteasome-mediateddegradation”的... [发表时间:2022/8/22 9:42:36]
[摘要]:什么是男生应有的阳刚?近年来性别问题/性别气质焦虑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男性幼儿性别气质缺失、“男孩危机”的争议,其中关于幼儿教师队伍性别失衡的探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请和小编跟随作者的视野一起深入探讨吧!作者: 司艺旋杨笛南京师范大学来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原标题:“看小孩的大男人”:男幼师群体的职业处境与男性气质建构摘要长久以来,幼教被视为女性职业,男性从事幼... [发表时间:2022/8/22 10:22:13]
[摘要]: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物膜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周专实验室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徐志卿团队、俄亥俄州立大学顾好钢团队以及深圳湾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张勃团队合作,于2022年8月16日在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Reports发表了题为“CocaineincreasesquantalnorepinephrinesecretionthroughN... [发表时间:2022/8/22 9:41:21]
[摘要]: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之一,其中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igh-gradeserouscancer,HGSC)是最常见的亚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通常在确诊时已是晚期,并且常伴随广泛的盆腹腔转移甚至远端转移。尽管对手术和化疗有初步的临床反应,但大多数患者均会在五年内复发。因此,了解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内异质性是阻碍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研究最大的障碍之一。单细... [发表时间:2022/8/22 9:43:50]
[摘要]: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在个体层面可以通过增加能量消耗来对抗肥胖。自2009年在成人中检测到代谢活跃的褐色/米色脂肪组织(BAT(brownadiposetissue)orbeigefat)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增强褐色/米色脂肪产热从而增加能量消耗、抵抗肥胖的方法。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富含解偶联蛋白UCP1(uncouplingprotein1)。UCP1能够提高线粒体内膜对质子的电导性... [发表时间:2022/8/22 9:40:10]
[摘要]:GenomeMedicine|汤富酬课题组与付卫课题组合作揭示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肿瘤转移模式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在所有癌种中高居第三位,致死人数则高居第二位。结直肠癌的转移是造成其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晚期远端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12%。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和分子机理。然而,在单细胞水平同时对多个组学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发表时间:2022/8/22 9:39:07]
[摘要]:1919年,马克斯·韦伯在慕尼黑大学发表了著名讲演——《以学术为志业》。在讲演中,韦伯将学术生涯比喻为“一场鲁莽的赌博”,深刻揭示了学术研究蕴含的双重风险,即学术职业的生存压力以及学术本身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探讨了博士生学术志趣成长机制,一起来看看~作者:张茜来源:《江苏高教》2022年第6期摘要学术志趣是坚定个体学术道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对博士生学术志... [发表时间:2022/8/22 10:20:42]
[摘要]:学术界将这些单身、独居且漂泊他乡的青年代群称为“空巢青年”。作者通过对中国“空巢青年”婚姻缔结展开研究,揭示“空巢青年”家庭再生产的过程和机制,进而考察关系主义实践形成的制度环境,并试图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个体化崛起和家庭私人生活变革展开理论对话。作者:于志强来源:《宁夏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摘要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空巢青年”作为一个新兴群体呈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中。遵循主体性建构的方法论,... [发表时间:2022/8/22 10:23:15]
[摘要]:情感劳动是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重要劳动形式之一,也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推动了网络主播、网络陪玩、虚拟陪聊等新兴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不断发生改变。作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了虚拟陪聊者在情感陪聊过程中的性别化表演策略,以此为切入点,分析陪聊者的表演策略对其亲密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得到理论性启示。作者:徐延辉张子睿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年第... [发表时间:2022/8/22 10:18:25]
[摘要]:1双臂一起测血压,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更有利平常我们测量血压时,基本都是伸出一只手臂进行测量,而忽略了另一只手臂。8月2日发表在Hypertension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正确测量血压应该同时测量两只手臂,并取其中较高的数值。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统计了超过5.3万名受试者(平均60岁)的双臂血压情况,发现与采用低测的手臂血压相比,有11.9%受试者的低压从低于140mmHg变为高于140mmH... [发表时间:2022/8/22 9:48:21]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