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P20—P21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摘自《新文科教育研究》2023年2期,王志强摘从神学和经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为典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以哲学启蒙教育范式为中心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范式,可以称为“新文科1.0版”。当然,新文科的兴起不意味着旧文科的衰落,传统仍以改变了的形态继续存在。ChatGPT对新文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今天人类对... [发表时间:2023/12/27 13:46:25]
[摘要]:摘要: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及其思想命题对中国艺术、中国电影来说具有“元价值”的意义。中国传统的天人观念可为当下中国电影艺术提供三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理想价值,为叙事艺术的变革提供观念引导。电影叙事的三种基本元素由此可发生变化:思想主题从“立人”转向“悟道”;人物塑造从自我反思的现代性主体转向怡然自乐的理想人格;情节结构从思辨式的三段结构转向感悟式的双线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念为电影艺术提供的基本思维... [发表时间:2023/12/27 13:45:57]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P16—P17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哲学研究》2023年1期,王宁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实现文明重塑的创造性探索,既是中华文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自我更新,也是对西方现代性危机及其文明限度的内在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前见”,这种文明底蕴决定了选择中国... [发表时间:2023/12/27 13:44:34]
[摘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文化传承发展呈现新气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展现出全面建构以中华文化主体性为内核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打破和摆脱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观的远见卓识。2023年6月,习... [发表时间:2023/12/27 13:50:42]
[摘要]:摘要:中国与英国都有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汉诗传统中诗歌与诗人的概念很早便已成型,而且始终保持着相当稳固的连续性。英诗传统则不然,它对诗歌与诗人的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差异很大,后期对前期经常不是一种继承关系,而是修正乃至反叛。在中国诗歌传统中,诗歌的权威和地位从未受过质疑,而在英国诗歌传统中,诗歌则不断面对各种质疑与攻击,因此诗辩成为英国诗论的一个基本特征。二者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英... [发表时间:2023/12/27 13:49:50]
[摘要]: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现代技术支撑的图像时代,随着印刷复制技术、现代影像与传媒技术的发展,图像成为越来越广泛的文化信息载体。从文化接受的角度看,一种以文字为核心的“阅读”接受形式正在向以图像为核心的“观览”接受形式转换。在图像时代,人们倾向于用图像化主导的观览形式来进行文化接受和交流,不再执着于权威性意义的阐释,而是更愿意一切都能“眼见为实”,从而获得某种自我需要的文化消费和选择的自由。在观览“事... [发表时间:2023/12/27 13:47:11]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P22—P23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健康与生命伦理研究中心,原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伦理省思》,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2期,罗浩摘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具有自动写作功能的语言优化模型ChatGPT惊艳出场,联结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元宇宙”数字生活空间横空出世,成长于数字化... [发表时间:2023/12/27 13:47:44]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P24—P25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原题《林甘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初探》,摘自《中国史研究》2023年2期,张云华摘林甘泉(1931—2017)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在秦汉史、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政治文化史及史学理论等研究领域中,不仅取得了诸多成体系的研究成果,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性、总结性和前瞻性... [发表时间:2023/12/27 13:49:16]
[摘要]:摘要:中国大陆的华文文学教学与研究进入第41个年头,面临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极好时机与重要关口,“文学经典化”仍是极为重要的学科发展与建设课题。不同历史语境中讲好“中国与世界”故事的典范性,漂泊生涯中汉语民族性、地方性资源的文学本体化,多种历史语境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审美寻求、表达等,都已成为华文文学经典性累积的重要进程。由此拓展、深化华文文学典律建构的价值尺度,对现当代汉语文学的经典化颇有启迪。关... [发表时间:2023/12/27 13:48:20]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P18—P19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原题《人类知行系统的演化走向分道扬镳?》,摘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3年3期,崔晋摘人类从哺乳动物演化而来,人类的知行系统建立于哺乳动物知行系统的基础之上,又发展出属于人类自己分别与语言、文字和科技等有关的知行系统,其中的典型为科技知行系统。研究人类知行系统由哺乳动物知行系统到科技知行系统的演化和未来走向,具有... [发表时间:2023/12/27 13:45:22]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