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构建了天然气水合物上升时随水深变化的演化模型,并通过深海原位实验首次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可携带冷泉气体到达海表。该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地球化学观点快报》。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丰富,其蕴含的天然气资源总量相当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但天然气水合物不稳定,海平面... [发表时间:2023/12/28 8:45:59]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作者软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可信智能系统团队在开源自动驾驶(Self-drivingSystem)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构建了开放易用且自主可控的自动驾驶算法开发、测试、仿真与验证平台ISS(https://tis.ios.ac.cn/iss/)。ISS平台基于模块化的框架,以依赖库较少的方式,实现了涵盖自动驾驶全流程(包括感知、建图、定位、预测、规划与控制... [发表时间:2023/12/28 8:45:22]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作者上海光机所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吴卫平团队与复旦大学合作,在超薄纳米光学元件表面防污处理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提出了通过将柔性瓶刷形有机硅聚合物单分子层原位接枝于光学基底表面,得到具有耐污效果的新型“类液体”超滑薄膜。该透明超滑抗污薄膜在可见光区域透过率无显著下降,在红外区域透过率仅下降3%,是疏水表面领域全光谱内少有... [发表时间:2023/12/28 8:43:08]
[摘要]:全球碳循环是指在若干生态系统中为维持生物多样性而持续进行的碳物质-能量交换,对减缓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高空间分辨率精确绘制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利于明确每个区域的固碳能力,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量化,有助于全球粮食安全。然而,全球各地区环境变量的高度异质性,加上小样本任务带来的挑战,对获得可靠的SOC含量数据集造成障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遥感学科组在遥感大数据和... [发表时间:2023/12/28 8:42:36]
[摘要]: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AABBDD)是经过两次杂交事件形成的异源六倍体,融合了三个二倍体祖先不同的特性,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成为广泛种植的主粮作物。从进化角度讲,不同基因组的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促进多倍体的演化和表型可塑性,但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小麦亚基因组的分化,主要源于不同二倍体祖先种中发生特异的转座子(TE)扩增。科研团队前期结合高通量实验和计算策略,... [发表时间:2023/12/28 8:42:03]
[摘要]:兰科是被子植物的一个大科,约有736属28000余种,包括地生、附生和腐生等多种生活型。《中国植物志》(FloraofChina)显示,我国兰科植物有190属1600余种。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也是我国兰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多年来,有大量的兰科新种被发现以及地理分布新纪录被报道。例如《西藏植物志》(1987年)记载的兰科植物为64属191种,而最近的西藏兰科植物名录包括1... [发表时间:2023/12/28 8:40:27]
[摘要]: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手抖、表情僵硬、运动迟缓、肢体震颤。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超过600万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约有300万人。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路中华、副研究员戴辑、研究员鲍进团队,提出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型神经调控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上的实验显示,该技术在不影... [发表时间:2023/12/28 8:39:59]
[摘要]:微重力池沸腾传热是空间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热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未来,相关成果将在先进的空间热管理技术上具有应用价值。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建福团队综合利用返回式卫星长时间微重力飞行实验、地基短时微重力落塔实验、地面常重力对比实验、数值仿真与理论研究等,持续对池沸腾现象中的气泡热动力学行为特征、传热性能及其内在机制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近日,该团队陆续发表了关于实践... [发表时间:2023/12/28 8:39:31]
[摘要]:菌根是植物根系与土壤菌根真菌形成的共生体,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是两类最主要的菌根类型,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森林生态系统不同菌根树种的固碳特征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关注的前沿问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研究团队前期通过在温带森林: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清原森林站)、吉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白山站)、... [发表时间:2023/12/28 8:38:54]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报,作者王敏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固体所)、中国科学院光伏与节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潘旭、田兴友团队与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Nam-GyuPark、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戴松元合作,首次发现阳离子分布不均匀是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并成功制备出“均匀化”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得26.1%的光电转换效率,认证效率为25.8%。相关研究成果日... [发表时间:2023/12/28 8:38:16]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