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57001.是的,樟树学名也变了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刘夙的科技世界,作者刘夙今天(10月20日)早上,我的植物学同行蒋凯文在QQ上一个植物分类学专业群里说,传统上的樟属Cinnamomum拆分了。按照南京林业大学杨永教授领衔、中科院植物所副研究员刘冰参与的一项本月1日刚刚发表的最新分子研究,樟树等十几个种已从该属中分出,独立为狭义的樟属Camphora。樟树的学名也从Cinnamomumcamphora变成了Camphoraoffic... [发表时间:2022/11/11 14:08:11]

  • 57002.喻景权院士团队公布大葱基因组,揭示了中国是大葱的起源和驯化中心

    [摘要]:2022年11月7号,浙江大学喻景权院士团队和张明方课题组及周艳虹课题组合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hromosome-levelgenomeassemblyofbunchingonionilluminatesgenomeevolutionandflavorformationinAlliumcrop”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公布了葱A.fistulosum的染色体... [发表时间:2022/11/11 14:02:54]

  • 57003.里程碑!历时20年实现多年生稻每季产量与一年生稻产量相当

    [摘要]:近日,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联合国内外相关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性》NatureSustainability发表了题为“多年生稻的可持续生产力与生产潜力”Sustainedproductivityandagronomicpotentialofperennialrice的研究论文,并同步发表了题为“多年生稻变革促进可持续农业”Switchtoperennialricepromotessus... [发表时间:2022/11/11 14:02:03]

  • 57004.神奇!用水浸没可提高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效率

    [摘要]:植物细胞具有多能性,可通过细胞重编程以去分化,成为新的干细胞(stemcell)。当植物组织受损时,受损部位的邻近体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并再生新器官。在实验室条件下,不能进行直接转化的植物,常通过体细胞在富含生长素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CIM)诱导成为愈伤组织后,再进行相关的基因转化。有意思的是,即使整个外植体都与CIM培养基接触,体细胞的去分化只能在伤口部位附近发生;离伤口部位越... [发表时间:2022/11/11 14:01:23]

  • 57005.华中农大李强/华中科大余洪波综述木质素与可持续农业

    [摘要]: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李强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余洪波教授团队在Cell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TrendsinBiotechnology联合发表题为“BiorefiningWasteintoNanobiotechnologiesCanRevolutionizeSustainableAgriculture”的前瞻性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总结了秸秆木质素废弃物纳米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生物... [发表时间:2022/11/11 14:00:52]

  • 57006.种康院士团队发现钙网蛋白构象感知低温的新机制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异常低温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而培育具有异常温度耐受的设计型品种是解决这一普遍性问题的重要途径。作物的品种分子设计技术必然依赖于细胞感知温度信号的转导网络机制。细胞中温度感受器是信号网络的源头,而温度感受器如何将温度物理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其机制尚不明晰,这显然从理论上也是生物学中至关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2022年11月7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院士课题组在TheEMBOJou... [发表时间:2022/11/11 14:00:02]

  • 57007.意外!植物生长素受体具有意想不到的功能

    [摘要]:植物激素生长素是植物发育中的主要协调信号,其中生长素受体TIR1/AFB蛋白是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F-BOX亚基。在响应生长素时与Aux/IAA转录抑制因子结合,并通过泛素化靶向它们进行降解。然而生长素受体TIR1/AFB蛋白是否还有其他作用,仍然不是很清楚。2022年10月26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奥地利科学技术学院(ISTA)JiříFriml课题组题为“Adenylatecycla... [发表时间:2022/11/11 13:59:31]

  • 57008.一系法杂交水稻要来了?王克剑/张文利团队合作系统研究无融合生殖杂交水稻的遗传稳定性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MolPlant植物科学,作者KejiangWang杂交稻的生产与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水稻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由于遗传分离,杂交稻种子后代无法再应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必须每年进行繁琐的制种工作。无融合生殖(Apomixis)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克隆繁殖的无性生殖方式。在杂交稻中引入无融合生殖体系可以实现杂交稻自留种,被认为是杂交稻育种的最高目标。前期,中国水稻研究所王... [发表时间:2022/11/11 13:59:01]

  • 57009.基因组所陶永富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摘要]: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成立于2014年,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支持建设。基因组所通过整合生物学和大数据科学,来认识与利用农业生物基因组,服务全球农业生产。为此,基因组所成立了组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植物基因组、动物基因组、生态基因组、食品科学等研究中心和相关技术平台。基因组所的长期愿景是致力于通过颠覆性创新来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于个性化食... [发表时间:2022/11/11 13:58:00]

  • 57010.昆明植物所发现隐藏的COP1突变是一套茉莉酸信号相关myc突变体早花的关键遗传基础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作者于冬梅,胡金勇茉莉酸(Jasmonicacid,JA)在植物防御与生长发育中具重要调控作用。作为JA信号通路的重要调控节点,MYC2家族的转录因子在植物接收JA信号后调控JA响应基因的表达并参与了调控抗逆反应、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生长发育等。自2017年始,多家实验室利用同一套EMS诱导的jin1-2/myc2相关突变体开展的研究发现,MYC2家族转录因子... [发表时间:2022/11/11 13:57:25]

首页<<5698569957005701570257035704>>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