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38129.中国视觉传播的研究源起、学术进路与知识谱系(1986-2022)

    [摘要]:摘要本文试图综合不同的知识研究方法,依次探讨中国的视觉传播研究“如何发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有哪些发现?”:首先,在知识社会学视角下,追溯国内视觉传播研究的起源问题,分析其产生于新闻摄影与艺术设计等应用领域的深层原因,及其从策论研究到理论建构的早期历程;其次,基于文献计量学路径,梳理国内视觉传播研究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其核心问题域在媒介形态演进中的变与不变,以及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文化学等不同学科所... [发表时间:2023/3/27 9:54:41]

  • 38127.胡泳 | 用虚拟现实新闻讲故事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胡泳,作者胡泳VR挑战记者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方式,也可能是弥合新闻业、技术和未来之间差距的一种方式所有的媒体最根本的任务和功能是什么呢?就是讲故事。讲故事这种才能在互动媒体时代尤其重要。人类一直善用各种媒体技术来讲故事,那么,互动媒体技术将如何促进数字叙事的兴起?新闻机构又该如何调动这样的技术来重新吸引流失的受众?虚拟现实新闻,可以经由一套护目镜、一副耳机和一部手机,为新闻用户带来全新... [发表时间:2023/3/27 9:56:33]

  • 38130.立足中国、回应时代:2022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摘要]:摘要2022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论述的时代化阐释、对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多样化解读、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中国化探索,呈现出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总结与展望三大鲜明特征。与此同时,新时代十年间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得到凝练与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成为研究新热点,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新闻事业的核心地位,开辟了... [发表时间:2023/3/27 9:54:05]

  • 38125.吉登斯 | 结构与行动是相互依赖的,形成这种依赖的基础是一种时间序列的存在

    [摘要]:这段时间在读《现实的中介化建构》一书,在读的过程发现这本书的很多观点似乎来自于吉登斯,但在表述的清晰度与严谨性方面却没有吉登斯做得好。因此,我一边读《现实的中介化建构》一书,同时重温吉登斯的几本著作。主要包括他的《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的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社会学》以及赵旭东写的一本介绍性著作《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等。乔晓春在《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一书中抱怨说... [发表时间:2023/3/27 9:58:34]

  • 38128.理解虚拟物:互联网人类学研究的新视野

    [摘要]:摘要互联网广泛影响的当下,物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不仅实存之物从现实生活搬移到网络世界中,而且还出现了大量虚拟之物。从人类学对物的研究脉络出发,虚拟物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实存物以及传统社会文化中既有虚拟之物经由二进制数字运算转化而生成的物,是在数字操作系统中借用各类元素编码而成的物,是一种以数字化信息文本为呈现方式的意义之物。对虚拟物的探讨,帮助人们重新理解物与技术的关联,进而思考物与人的关系。通过观察... [发表时间:2023/3/27 9:55:15]

  • 38124.乔姆斯基 | 追捧ChatGPT是浪费资源

    [摘要]:转载自机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Colorlessgreenideassleepfuriously.人类语言语法的基础不可能是基于统计意义的。ChatGPT掀起了科技领域最新的一轮军备竞赛,但留给AI领域的议题还有很多:ChatGPT是一种真正的创新吗?是否意味着初步的通用人工智能?很多学者持有不同看法,这种讨论随着新技术的热度而愈发热烈。那么语言学领域的大佬们如何看待Cha... [发表时间:2023/3/27 9:59:43]

  • 38122.韩飞、王侯 | 跨媒介、新主流与公众参与——疫情语境下的中国纪录电影发展景观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传媒,作者韩飞王侯世界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加速了全球电影产业转型和格局洗牌。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偏离既定轨道,纪录片在院线端同样受到波及。将近三年的疫情影响了纪录电影的生存模式,改变了纪录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形成疫情背景下中国纪录电影独特的发展景观。一、数据观察2020年至今的中国院线纪录电影市场2020、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规模连续两年问鼎全球,成为疫情以来恢复最快的电影市场。... [发表时间:2023/3/27 10:00:47]

  • 38126.引起爱因斯坦和伯格森争辩的“时间”,到底是什么?

    [摘要]:今天,十之八九的人能脱口而出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柏格森是何许人却鲜有人知。此事若发生在一百年前,情况则截然相反,那时爱因斯坦默默无闻,柏格森如日中天。不过百年,沧海桑田,时间真是吊诡。1922年4月6日,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和那个时代最受人尊敬的哲学家柏格森的会晤,成就了前者,也成就了物理学。《爱因斯坦与柏格森之辩:改变我们时间观念的跨学科交锋》这本书就开始于这次会晤。全书共四部分:第一部分... [发表时间:2023/3/27 9:57:50]

  • 38121.张洪忠等 | 机器行为对传播学研究的挑战与拓展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媒体观察,作者张洪忠等编者语机器行为即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参与下的信息传播活动。随着智能传播技术广泛介入互联网信息环境中,机器成为重要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形成“人+机器”共生的传播主体生态。基于人类中心主义建立的传播学研究范式在研究对象、理论与方法三个方面都受到了机器行为的挑战。面对人机混合传播时代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传播学“以人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范式如何拓展至新兴的机器行为范式?... [发表时间:2023/3/27 10:01:50]

  • 38123.胡百精 | 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新闻与写作,作者胡百精胡百精,1976年3月生,研究生,文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兼任教育部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近一年来,新闻传播学界围绕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意义、目标、任务、路... [发表时间:2023/3/27 10:00:12]

首页<<3810381138123813381438153816>>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