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为促进锌离子电池(ZIBs)的实际应用,协调二氧化锰电极的高质量负载和重量性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吴明铂、胡涵等展示了3D打印碳微晶格(3DPCMs)的合理调节,它可使超厚的二氧化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量比容量。由石墨烯和碳纳米管(CNTs)组成的3DPCMs是通过直接油墨3D打印和随后的高温退火制备的。三维打印实现了3DPCMs的周期性结构,而热退火则有助于实现高导电性和缺陷表面。由于... [发表时间:2023/4/18 17:18:59]
[摘要]:设计具有可控组成和形貌的铂(Pt)基纳米结构,对于提高其电催化活性很有必要。基于此,武汉理工大学刘勇教授和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等人报道了一种具有各向异性的介孔Pt@Pt-skinPt3Ni核-壳骨架纳米线(Pt@Pt-skinPt3NiCSFWs)电催化剂,用于高效的氧还原反应(ORR)。测试发现,介孔Pt@Pt-薄层Pt3Ni核-壳骨架纳米线在0.9V下表现出6.69A/mgPt和8.42mA/c... [发表时间:2023/4/18 17:18:26]
[摘要]: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是最有前途的促进碳中和的方法之一,其通常需要碱性电解质来促进有价值的多碳分子(如乙烯)的生产。然而,CO2与OH−的反应消耗了大量的CO2/OH−,导致CO2RR反应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迅速衰减。为了充分利用CO2RR过程中产生的OH−对C2+产物形成的高度有利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晓迪课题组设计了一个催化剂-电解质界面,其能够有效的静电约束原位生成的OH−以改善... [发表时间:2023/4/18 17:14:19]
[摘要]:近年来,由于地球上钠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钠离子电池(SIBs)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目前SIBs仍面临能量密度低、循环稳定性不理想的关键问题。SIBs电化学性能的增强取决于对潜在钠储存机制的全面和精确理解。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以揭示SIBs的钠储存特性和机制,但尚未报告对SIBs的原位TEM研究进行专门综述。在此,华中科技大学高义华教授&张智副教授团队综述了近年来SIBs储钠过... [发表时间:2023/4/18 17:16:46]
[摘要]:硅基负极因其高容量而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候选材料。但循环过程中导电性低、体积变化大,不可避免地导致循环稳定性较差。在此,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张晨曦教授等人利用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网络和SiOx@C之间强大的范德华力,用干法制造了一种无粘合剂的硅基电极。作者还进一步探索SWCN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作为导电网络的不同机制。通过实验得到SiOx@C|SWCNT负极获得了较高的... [发表时间:2023/4/18 17:15:02]
[摘要]: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正在加速向低碳交通未来的转型。然而,这种转变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废物的管理,包括存在锂(Li)和钴(Co)等战略元素的报废电池。不同于现有的涉及大量能源投入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火法和湿法冶金回收方法。在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会明院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周光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梁正教授等人展示了一种可行的一步工艺,它不仅可以从废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锂钴氧... [发表时间:2023/4/18 17:13:20]
[摘要]:说气体传感器材料的吸附问题,当然首先就得了解什么是气体传感器。来看一下度娘的解释: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而气体传感器材料就是将目标气体“捕获”(实际上就是在材料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经过一定装置的处理,让人们意识到该气体的存在。故而气体传感器在有毒、可燃、易爆、二氧化碳等气体探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就简单谈谈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材料... [发表时间:2023/4/18 17:16:02]
[摘要]:金属烯是一种具有原子薄层的二维金属,由于其超高的表面积和由此产生的大比例不饱和金属原子,在能量和催化应用方面都引起了研究人员极大的兴趣。用轻原子(尤其是氢)合金化金属已被证明是进一步提高催化剂原子利用率和本征活性的有效策略。特别是,间隙氢可以优化金属原子的结构和电子性质或改变反应途径。因此,氢化物金属烯在析氢反应(HER)、氧还原反应(ORR)、氮还原反应(NRR)等与氢相关的催化过程中具有巨大的... [发表时间:2023/4/18 17:12:11]
[摘要]:采用锂金属(LiBCC)负极和固态电解质(SE)的全固态电池正在积极开发中。然而,由于电化学和机械不稳定,不稳定的SE/LiBCC界面阻碍了它们的运行。麻省理工学院李巨等展示了一种超薄的纳米多孔混合离子和电子导体(MIEC)夹层(3.25um),它可以调节LiBCC的沉积和剥离,并作为Li0原子形成、LiBCC成核以及离子和电子在SE/LiBCC界面长距离传输的3维支架。这种MIEC夹层由硅化锂和... [发表时间:2023/4/18 17:17:31]
[摘要]:博士招生项目:基于高通量电子衍射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和结构表征本招生项目旨在探究利用高通量电子衍射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发新型多孔材料,其中包括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沸石等。这些纳米多孔材料具有明确定义的孔结构,并可以根据其大小和形状作为分子筛进行选择性吸附、分离和催化等领域中的应用。多孔材料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潜在应用价值,而电子衍射技术因其在研究纳米晶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发表时间:2023/4/18 17:19:33]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