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2条记录
[摘要]:基于GEE遥感云平台的三江源植被碳源/汇时空变化研究张祯祺1,蔡惠文1,2,张平平1,王泽琳1,李婷婷21.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舟山3160222.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舟山316022摘要: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ecosystemproductivity,NEP)表征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文章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EarthEngine,GEE)平台,基于M... [发表时间:2023/5/5 10:36:21]
[摘要]: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尚未在中国占据较大比重的时代,城市因容纳各级地方行政官署和相对密集的人口,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政治统合与军事控驭功能上;同时,城市的设置是区域开发的结果,城市本身承担着地区物资集散和自身消费的需要,也发挥着商贸市场功能。因此,中国城市是政治权力的象征,城市规划布局传达了国家的制度,城市景观显现了传统的礼法观念。可以说,人类历史的进程、动力和文化的载体主要是由城... [发表时间:2023/5/5 10:35:04]
[摘要]:高采样率下BDS-3/BDS-2/GPS单频PPP定位性能研究郭楠1韩厚增1张建2(1.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北京102616;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针对目前有关高采样率下北斗-3(BDS-3)单频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研究较少,未对高采样率下北斗-3/北斗-2/全球定位系统(BDS-3/BDS-2/GPS)单频精密单点定位性能展... [发表时间:2023/5/5 10:34:28]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经纬石旁话遥测,作者董卫华等本文改编自学术论文《泛地图空间认知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已刊载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年第12期董卫华1刘毅龙1 黑巧松1 杨天宇1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董卫华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地理空间认知与类脑导航。dongweihua@bnu.edu.cn摘要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地理空间、人文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相融合的三元空... [发表时间:2023/5/5 10:32:53]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石头人看遥感,作者stoneren299地理空间情报(GeospatialIntelligence,GEOINT),很多人觉得有点神秘感,也觉得其跟军事相关,似乎跟间谍还有关系。以下通过一段话、一张图和一个短视频,来简要说明什么是地理空间情报。地理空间情报由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ationalGeospatial-IntelligenceAgency,NGA)于2005年提出,其... [发表时间:2023/5/5 10:32:19]
[摘要]:基于几何与属性匹配的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更新方法石善球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南京210013摘要:针对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在尺度、几何位置和属性等方面存在不一致性而造成难以融合更新这一现状,探讨了一种基于几何与属性匹配技术的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更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广义Voronoi图获取候选集,有效地提高候选集的获取效率并减少不相关目标对候选集的影响;接着,基于几何和属性匹配等关键技术实现点、线、面3种... [发表时间:2023/5/5 10:31:46]
[摘要]:文|辛德勇来源|辛德勇自述晨思錄之八十八——好好讀正史常常有年輕的朋友問我,研究中國古代歷史需要閱讀很多史籍,可存世史籍又那麼多,人生有限,該首先選擇哪些史籍來讀。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不僅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就是長篇大論,恐怕也很難講述明白;甚至會越講越不明白。這並不奇怪,是由於歷史研究的複雜性決定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師從史念海、黃永年兩位先生走入歷史學領域的——從一開始就是這樣,因爲我本科念的是... [发表时间:2023/5/5 10:30:32]
[摘要]:丝绸之路在盛唐之后的重构与新生时 间:2023年5月7日(星期日)09:00主讲人:文 欣 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暨历史系助理教授评议人:荣新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主持人:付 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内容提要“丝绸之路”的概念自从十九世纪由德国学者提出之后,其在学术讨论中的使用,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变化。本次讲座基于文欣老师的新书TheKi... [发表时间:2023/5/5 10:28:07]
[摘要]:中华帝国晚期的司法审判体现了哪些原则,以及是如何做到此点的?哪些发生了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作者希望从更广阔的历史变迁视角,就清代对性所做的规制加以理解,同时将这种对“性”(sexuality)的规制放置于更宽阔的社会情境当中进行审视,例如这种对性的规制跟当时社会各阶层(不限于官员或社会精英,更不用说只是满人)的心态与实践之间是如何发生关联的。——编者按为什么要研究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 [发表时间:2023/5/5 10:26:06]
[摘要]:作者赵轶峰,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成一农教授在其与人合作的《“人”才是历史研究的核心——从“历史书写研究”谈起》(下文简称《人才》)的文章中,对我在《史学月刊》2018年第2期发表的《历史研究的新实证主义诉求》中的一些看法提出反驳。我的文章主要针对一些当时流行的、过度强调历史研究主观性的说法,指出历史事实是真实存在的,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是可能被认知的,后现代主义史学对... [发表时间:2023/5/5 10:22:48]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