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6月4日,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14时左右,部分实验样品运抵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系统总体与相关实验人员对返回实验样品基本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并交接相关实验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下行实验样品总重量20余公斤。(微博)转自:“鲸锐学术”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发表时间:2023/6/13 14:47:15]
[摘要]:大家可能都知道5G,也都知道北斗卫星导航,那么“5G+北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它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5G+北斗”是指将5G通信网络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实现通信和导航的一体化,从而提供更高效、更精准、更智能的位置服务。5G是地上的网,北斗是天上的网,两者相互补充,可以覆盖人类活动的所有空间,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地面还是高空,都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今日头条)转自:“... [发表时间:2023/6/13 14:47:02]
[摘要]:昼夜节律影响着我们的睡眠、醒来和进食的节奏。近期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的研究发现,生物钟失调的健康后果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可能比男性更能抵抗生物钟失调带来的代谢综合征。研究者首先对雄性和雌性小鼠进行实验,改变了它们的昼夜周期后发现,雌性小鼠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高脂饮食的压力下,雌性小鼠仍然保持了正常的日常活动模式。(DOI:10.1126/scitranslmed.abo2022)转自:“... [发表时间:2023/6/13 14:37:57]
[摘要]:腹痛、腹泻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症状,顶多给生活带来点麻烦和尴尬。不过,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表的一项研究提醒我们,不要忽视这种肠胃不适现象,长期心理压力会加剧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主要特征是慢性肠道炎症,腹痛、腹泻、疲劳、消瘦是其常见症状,有些情况下肠黏膜严重损伤,也会导致患者极度衰弱甚至危及生命。全世界范围内,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人据估计超过1200万。(DOI:10.1... [发表时间:2023/6/13 14:36:34]
[摘要]:近日,山东大学核科学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子科学国际研究院院长吴宜灿,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出席仪式并致辞。(网易)转自:“鲸锐学术”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发表时间:2023/6/13 14:35:47]
[摘要]:从技术角度来看,认为生物质ATT制H2可以划分为两个紧密相关的阶段,即生物质一次热解和二次重整段。碱和催化剂在两个阶段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产H2作用,并且各个催化重整反应之间存在相互竞争或促进关系。因此,研究关键是通过工艺参数调控促进碱存在时的重整反应向有利于产H2的方向发展,以及平衡重整反应单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产H2效率。(DOI:10.1016/j.crcon.2023.04.001)转自:“鲸... [发表时间:2023/6/13 14:34:33]
[摘要]:VenigallaRao和同事设计了一种方法,用一类称为T4噬菌体、能感染细菌的病毒,制造人造病毒载体(AVV)。这类AVV有很大的内部容量和一个大的外表面,可编程和递送治疗性生物分子。在概念验证实验中,作者生成了含有蛋白和核酸物质的AVV,用于展示在基因组改造方面的用途。在实验室中,这一平台能成功递送全长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到人类细胞,并执行各种分子操作改造人类基因组。此外... [发表时间:2023/6/13 14:34:17]
[摘要]:当SARS-CoV-2病毒在其感染者的细胞中复制时,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获得了新的突变。这些变化是新变种的原材料,其中一些变种有能力部分逃避为对抗原始病毒而开发的疫苗和基于抗体的治疗方法。虽然出现了许多变种,但只有一些变种有可能对全球感染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包括2021年11月首次出现的奥密克戎。截至3月中旬,其亚型之一XBB.1.5在美国占主导地位。(DOI:10.1172/JCI166844)转自... [发表时间:2023/6/13 14:34:03]
[摘要]:人们已经知道木星上会发生闪电,但我们对闪电过程详情的了解受限于此前测量的时间分辨率。比较地球和木星的闪电可能会增进对相关过程的理解,但因数据有限,目前为止这还很难做到。人们不清楚,木星闪电起始过程与地球雷暴是否有相似梯级。(DOI:10.1038/s41467-023-38351-6)转自:“鲸锐学术”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发表时间:2023/6/13 14:33:09]
[摘要]:胃食管反流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进入食管或食管以上部位所引发的临床常见病症。传统上将其视为一种消化系统紊乱,直到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教授在自身患疾后发现胃食管反流对喉咙、口腔、鼻腔、中耳、气管和肺部的潜在影响。汪院士最初因其严重的“呼吸困难”寻求医疗帮助,但直到他咨询了外国同事后才意识到造成他症状的原因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尽管用标准的抗反流药物治疗,仍没有改善。为此,他在美国接受了腹... [发表时间:2023/6/13 14:32:55]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